文物保护:一个都不放弃

汶川大地震受损文物的修复资金需60亿,首个修缮项目是都江堰二王庙等建筑物的原地恢复原貌工程;地震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纪念和科研意义的地震遗址,它们被纳入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兴建规划,却因建筑物的容易锈蚀而给保护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对于馆藏文物,把它们交到“文物银行”则是十分妥善的保管方式……今天,国家文物局就灾后文物保护话题首次举行新闻通气会,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提供了灾后文物保护的新信息和新思路——

修复地震受损文物需60亿

问:请您介绍一下文物受损情况的最新数据。

答:截至昨天,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共有2766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292件。

问:在受损文物保护单位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都江堰和大足石刻两处。它们的受损情况如何?将怎样修缮?

答:都江堰的二王庙建筑群大面积坍塌,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并没有出现重大险情;大足石刻也只是受到轻微损坏。

经评估,修复地震受损文物所需资金在60亿人民币左右,整个抢救修复保护工作大约需要5年时间。

都江堰二王庙等建筑物的原地恢复原貌工程是第一个修缮项目,将在一个月内启动。大足石刻景点的千手观音工艺精细,所覆金箔极易碰落,我们在过去的100年间一直不敢“动”它,此次地震之后,如何修缮千手观音的实验性研究将展开。

我们将尽量采用原址重建的方式抢救、保护文物,且不会放弃任何一件文物。

地震博物馆还原真实历史

问:温总理提出要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文物局是否已展开相关的筹建工作?

答:是的。我们在尽可能多的搜集地震前后的对比资料,并把有代表性的地震场景保护起来,以便日后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

与地震相关的遗址,我国有几处:一是4000年前的青海喇家遗址,二是唐山大地震中三处受损建筑。它们都是单个存在的,而我们将要建设的“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则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不仅包括北川,还覆盖了都江堰、茂县等地区。因此,这个地震博物馆并不是狭义的室内的博物馆。它不是个游玩的场所,而是纪念地,还原历史的真实记录。地震遗址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比如遗址陈列,地震科研,凭吊,防灾减灾教育。

地震博物馆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比如,如何保护好受灾现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很容易锈蚀,这比保护土木结构的建筑还要难,我们要对此好好研究。

“文物银行”确保文物安全

问:在此次地震中,北川县文管所自身保管的馆藏文物全部被毁,而代管包括北川在内7个市县部分珍贵文物的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全部2997件文物却毫发未损。如何存放文物,在文物保护中应该也是关键的一环吧?

答: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文物完好无损,这是此次地震中让文物工作者唯一欣慰的事情。这也为如何保存文物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例证,那就是在省市级及符合条件的地市级建设更多的中心库房。中心库房的功能可形象地解释为免费的“文物银行”,分门别类代为保管地、县、乡没有条件保存的文物,确保文物安全。

目前,我国省级的文物中心库房已有300座,“十一五”期间还将新建100座。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