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示文物修复 残破文物照CT“诊断”
昨天,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已完成布展。京华时报记者 王海欣 摄
从今天起,“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将在神武门城楼展厅向公众开放,为世人演绎“破镜重圆”的奇迹。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观众凭故宫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鉴于手机等移动新媒体的便捷、直观、可操作性强等特性,故宫博物院在本次特展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进入展厅后,观众可连接免费WiFi,扫描二维码下载“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APP,每当观众走到一件修复文物前,会自动触发手机讲解,这样,游人的手机可华丽变身免费讲解器。结合眼前完好如初的精美展品,游人可从手机APP中看到文物修复过程的动画演示,还可以参与虚拟修复互动,亲手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探访
祖传手艺结合现代科技让文物重生
锈迹斑斑的人面纹牌饰、掉漆开裂的乾隆御稿箱、霉菌虫蛀的百宝镶嵌柜……经过历史的沧桑,许多故宫馆藏的奇珍异宝深受病害之苦。世代传承的修复手艺和前沿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构建起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医院”,众多文物在“文物医生”的“医治”和呵护下得以重生。
在神武门城楼展厅,看着自己曾亲自参与修复的老紫檀荷花床,百年老字号京作家具公司“同兴和”的王来凤老师傅高兴地跟徒弟们回忆起修复的点滴。
古法:民间高手进宫“问诊”
清朝,故宫曾设立内务府造办处及各地州府制造局等机构,囊括全国能工巧匠服务于皇室。清朝覆亡后,造办处的匠师散落民间,大部分集中在崇文门的南小市或开铺子、或打工以技艺求生存。这也为后来东城区的传统工艺的保留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其中“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敞开宫门,面向社会吸纳优秀传统技艺和最新的科技方法,共同来为故宫文物保护事业多做贡献。一批具有非遗传统技艺的企业与故宫博物院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服务合作关系,许多像王来凤这样的老师傅得以入宫参与国宝修复。
今术:残破文物照CT“诊断”
展览中一件精美的沉香雕罗汉寿字插屏颇为引人注目,整个插屏为楷书寿字做底,每一个笔画上,寿星老、仙鹤、松树等人物、动物、植物雕刻栩栩如生,背面阴刻填金百字寿等,做工极其细腻。观众可能想象不到,这件精美的文物一度多处开裂,“奄奄一息”。故宫的“文物医生”对其进行了全方位“诊断”,他们用吸铁石靠近文物时发现有吸力,由此判断插屏内部填埋有金属器具。随后,“医生”们给插屏做了X射线CT照相,竟发现其内部结构由横向10根、纵向2根铁锭支撑,由此,“医生”们开出了“药方”,除尘、整形、对开裂部分进行补配合修整。一只只剩下腿的丹顶鹤雕刻让“医生”们颇费心思,根据经验,“医生”断定这只丹顶鹤一定是凸显出画面的,周围没有保护物,因此受到了损坏。然后根据整个画风,不着痕迹地还原了一只活灵活现的丹顶鹤。
目前,故宫设立了现代监测、分析实验室,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应用及与传统技术的合理结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