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修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固定画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揭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上托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补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全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地板贴平

 

      一、 润揭画心

 

      即揭除原画背纸和托纸。“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影响。陆时化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述“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

 

      润画心

 

      将画件正面朝下平铺,润清水并以棕刷排平。绢本及丝、棉质画心,需以水油纸进行封固,即“翻水油纸”:将润潮的画心,正面朝上平铺于裱台,以略大于画心规格裁配水油纸,在水油纸上刷稠浆糊,待浆糊渗透后,与画心排实,翻至洁净裱台上。

 

      揭画心

 

      通常先揭背纸,再揭托纸。根据具体情况可用镊子揭或用手指摩、搓,每次所揭范围不宜过宽过长,在保证画心安全的前提下,揭除背纸和托纸。需循序渐进,心平气和。

 

      二、 补画心

 

      周嘉胄在《装潢志》中以“女娲炼石补天”来比喻补缀时补料选配的关键性。根据画心质地,选配粘补材料,关键是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大要素。但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以纸为例,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纸的原料、帘纹以及抄造工艺等都发生了变化,宫廷与民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还有一些“特种纸”的产生,如明清时期的泥金笺、粉笺、蜡笺等。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补料时,要全面地考虑情况,“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

 

      补料选配后,需根据画心的颜色染配托纸,其一般标准是略浅于画心最浅处调色染配。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将画心空余处裁切下来当作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

 

      补残缺

 

      补料选配之后,就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粘补,主要有碎补、整补、镶补的方式。碎补和整补需先“刮口子”,即用锋刀依残破边缘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以利粘补的接口平坦无痕。镶补则无需刮口子,以刀裁切,并按碰缝的方法粘补破洞。

 

      托画心

 

      古旧书画,多选用平托或覆托两种方法,简单的理解平托为画心背面上浆,以托纸覆于画心;覆托为托纸上浆撤水后,以浆面覆于画心背面。托合、排刷之后,将画心面朝上水平翻至高丽纸上,湿润表层,将表面水油纸等衬料揭除,整补的画心由于破损处只有一层托纸,还需进行隐补。

 

      画心托好晾干后,需在其断裂缝的背面粘贴折条——宽为0.3厘米左右的宣纸条,防止画心继续损伤。

 

      补全画心

 

      以黄明胶与明矾调兑胶矾水,口尝在甜涩之间,需因画、因时、因人而异,打胶矾时,画心背朝上平铺,以排刷刷匀。再将画心平贴于贴台或大墙上,待画心贴干后,持毛笔以色墨烘染全色填补残缺。最高的全色水准称为“四面光”,即正看、倒看、左侧、右侧四个方位,均显不出全补的痕迹。最后是根据画意通过研究和反复练习后,进行接笔。对待文物,在搞不清画面“来龙去脉”时,不可凭着臆想进行拼凑和接笔,不能将剩存的画意重新拼凑组合“移山填海”,或是将伪品嫁接在真迹上“移花接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