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的南北派差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北宋起装裱修复技艺就由宫廷走向民间,在明清两代约500年中,各地区衍生出了不同派别,大致形成了:苏派(苏州一带)、扬派(扬州一带)、沪派(上海一带)、湘派(湖南一带)、岭南派(广州一带)、徽派(安徽省)、京派(淮河以北)等,不同派别的技艺各具特色。发展至今,逐渐有了“南派”与“北派”之分:南派即以“苏裱”为代表的南方流派,北派则是以“京裱”为典型的北方流派。这两大流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当今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中最有主导性的两大流派。以下简要介绍两大流派的部分差别。

 

      一、 裱式、镶料

 

      南派与北派最直观的区别在裱式、镶料上,苏裱选料优、配色素静淡雅,裱件挺拔柔软,品式多样,并讲求防霉、防蠹。京裱传承了“宣和裱”的大体风格,如在装裱各种类别的轴类裱件时两边常加镶旗杆小边,这种装裱形制就是在继承宣和装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根据自己的发展所需而创新的。其色彩瑰丽大方,质感高贵古典。

 

      二、 轴头

 

      南派与北派在选用木制轴头上有“南漆北蜡”之分。南方天气潮湿,南派多选用漆轴头,轴头上的大漆(也称土漆,为漆树流出来的树脂)能保护木制轴头不变形和遭虫蛀。北方天气干燥,北派则选用打蜡的轴头,轴头外表通过打蜡处理,能够有效地避免轴头木质开裂、变形。当然,“南漆北蜡”并不是绝对的,南派的裱件也有用打蜡的轴头,北方有时也会用到漆轴头。

 

      三、 浆糊

 

      南派与北派在浆糊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北方主要用粉浆,而南方用面浆。在制备工艺上北方多熬制,南方多冲制。在添加剂上,北方在必要工序时会添加白芨粉等增加粘性,南方则加入添加剂如明矾等用来防腐、防虫。

 

      四、 纸墙与板墙

 

      南方气候湿润,使用板墙,板墙降低了虫蛀和霉菌的危险性,又便于清理。若在南方使用纸墙会产生纸张之间空壳、生霉、虫蛀等种种弊端。

 

      北方气候干燥,使用纸墙透气性好,且能保持木框的平整、不易变形。若在北方使用板墙会有墙面爆裂和变形等危险。

 

      五、 补画心

 

      南派与北派在修复画心时也有所不同。南派修复细腻,对于破洞以“碎补”的方式,即把选配的补料裁剪成与破损处形状相似并略大一圈,用浆糊逐个粘补;北派修复整体,采取“整补”方式,即在画心背后托合染配的整纸或整绢。据说“整补”始兴于北方,而“碎补”传自南方,故有“南补北全”之说,当然现在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碎整结合的方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