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高梁桥下垃圾成堆 相关部门称将加紧保护

 “古刹林立,水清见底”,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的高梁桥曾是公认的踏青胜地,也是海淀区文保单位,并于2013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如今高梁桥附近杂草丛生,桥下垃圾成堆。对此,海淀区文委文物科科长表示,文委正协调相关部门加紧对高梁桥区域的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梁桥下堆积着很多生活垃圾 摄/法制晚报记者 徐琨尧

 

  “古刹林立,水清见底”,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的高梁桥曾是公认的踏青胜地,也是海淀区文保单位,并于2013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如今高梁桥附近杂草丛生,桥下垃圾成堆。对此,海淀区文委文物科科长表示,文委正协调相关部门加紧对高梁桥区域的保护。

 

  现场 垃圾成山 藏于闹市中

 

  高梁桥位于长河东侧,该桥原来处在高梁桥路横跨南长河之处。如今高梁桥路已改从该桥两旁经过,高梁桥坐落在一条被围起的废弃马路中,虽紧挨着北京北站,但已鲜有人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高梁桥原址处看到,该桥有12对石柱,两端是石刻抱鼓石,三孔桥身。桥体东侧有海淀区在1992年9月设立的“海淀区文保单位”石碑,上面刻的字体经多年侵蚀已非常模糊。

 

  记者走访时发现,东侧桥体有两段石栏已被新的石材替代,原有的石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多为局部破损,部分散落的石块就脱落在桥体上,桥下的排水孔已完全被掩埋,没有河水流过,紧挨着的大树根部也被掩埋,地面上分出两条枝桠,与周边树木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并且,桥体上杂草丛生,周边也没有护栏等设施。

 

  在西侧桥体下隐约可以看到原有的排水孔,但现今那里已变成了一个垃圾堆,充斥着大量已经腐烂的水果与生活垃圾,这里面包含石榴壳、荔枝壳、木质水果箱等,散发着浓烈的腐臭味。

 

  据附近居民介绍,这些垃圾主要来自于水果游商,石榴壳系榨汁售卖后丢弃的,这些人不定期出现,肆意将剩下的水果和垃圾倾倒在此,除了烂水果,里面也曾出现过建筑垃圾。

 

  回应


  海淀文委称在加紧保护

 

  今天上午,记者向海淀区文委反映了此事。文物科朱科长表示,在此之前,街道、市政等部门曾向文委反映过桥体受损和垃圾成堆的现象。

 

  朱科长说,现存的桥体为清代所建,在201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京杭大运河申遗点段,长河沿线的高梁桥、广源闸等文物已经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市政市容委正协调相关部门加紧对高梁桥区域的保护,初步计划采取增设护栏等措施。

 

  《北京名胜古迹辞典》曾介绍,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为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名高梁桥。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满满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十分热闹,为京郊外一盛景。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