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碑刻文物 “ 活 ” 起来

  “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魅力与文化品牌的载体。”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韩德广认为,以“中华三绝碑”宋璟碑为代表的碑刻文化,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符合“十大金名片”的选择标准。

  碑刻文化为“历史文物的保险库”。邢台作为知名碑刻的“集中营”,将碑刻文化定为城市名片名副其实。“当然,我们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武装’我们的文化宝库,让碑刻文物‘活’起来。”韩德广说。

  “碑刻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韩德广认为。他告诉作者,刻石记功是中国的古老传统。在史学上,能作为史料文献的,除了纸质书籍外,最重要的就是碑刻。某些地方的地方志也是刻在石碑上的,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一些墓志,保留了历史人物生前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重要资料。另外,碑刻上的文字,也为后世保留了重要的书法资源。目前,中国书法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碑刻得以传世的。

  据韩德广介绍,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今存于邢台区域的唐代名碑很多,且多出自名家手撰。除了颜真卿的被誉为“人、文、字”三绝的宋璟碑外,还有欧阳询的《安乐寺碑》、禇遂良的《道德经碑》和李邕的《光业寺碑》。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朝,邢台也多有出自名家的古碑留世。其中,现存古碑中书法价值较高且年代较近的为清代书法家张裕钊书撰的《南宫碑》,该碑开创了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的“南宫碑体”。“南宫碑体”自清末以来,曾风靡中国书坛,并影响到日本,从而风行海内外。

  为使碑刻文物“活”起来,近几年,我市联合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等举办了三期以宋璟碑命名的“全国颜体书法展”,承办了六期全国南宫碑体(张裕钊流派)书法展。每次展览都吸引了许多海内外书法爱好者,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影响较广,较好地宣传了邢台,宣传了邢台文化,提升了邢台的知名度,这就是很好地利用邢台碑刻文化的典型例子。韩德广说,把碑刻文化作为城市名片后,可以进一步拓宽碑刻文化发展之路,打造邢台碑刻好氛围,唱好邢台碑刻文化的大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