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南屏乡拯救老房古宅推进全域景区化
在人口大量外出后,许多农村因人气衰落而萧条。大量闲置的民居,不堪风雨的消蚀,逐渐沦为断壁残垣。天台县南屏乡就面临着这一严峻的现实。该乡三分之二人口外出,留下许多老人守着已有些年头的老房古宅,一起凋零。
山头郑村部分古民居不堪岁月侵蚀,亟待抢救性保护。
在人口大量外出后,许多农村因人气衰落而萧条。大量闲置的民居,不堪风雨的消蚀,逐渐沦为断壁残垣。天台县南屏乡就面临着这一严峻的现实。该乡三分之二人口外出,留下许多老人守着已有些年头的老房古宅,一起凋零。
然而,这一现象正在迎来新的转机。该乡部分山村的特色民居浴火重生,在乡村休闲游中重拾青春气息。
昔日繁华面临谢幕
7月下旬,记者登上南屏乡莲花梯田观景台,周边360度的梯田景观尽收眼底。广袤的梯田上,散落着一个个古朴的村庄,恰如颗颗珍珠镶嵌在一块环状的碧玉之上。
就在记者对面千米开外的梯田上,翠东村上山自然村村民杨米卢站在家门口,眺望着前方的梯田和远山,若有所思。在他的背后,有2条狗吵闹着。在这个了无生气的山村里,杨米卢已经习惯了这份孤独:“最多时有200多人,现在平时村里只有我们11个老头子了。”
上山村依山而建,层次分明,远望去像是高耸的宫殿,被驴友公认为“江南的布达拉宫”。这里的房子清一色的拱门、拱窗,风格独特,房龄大多已有六七十年。
即便是村庄面貌独具一格,上山村和其他外出人口占多数的乡村一样,在时间面前难逃厄运,在灾害性天气前更是不堪一击。
来到山头郑村,这个以郑姓为主的村庄,曾是该县南山区的中心,有着1000多年的村史,是天台“十大市”之一。村中现存有10多个古老的四合院,10多幢百年洋房。徜徉该村曾繁华一时的瑞屏街上,那种穿越的感觉,似乎能将人带回到民国时期。
虽然村庄位置偏僻,村支书郑雄贵的话语间却充满自豪,他告诉记者,村里的老洋房是一大特色,其中有民国时期南山首富郑仁山故居、原区邮电所、原区派出所、听泉楼等10多幢老房。
在郑雄贵的指引下,记者找到郑仁山故居,一座四层小洋房。据介绍,解放后这户人家的房子,承担起原南山区公所的办公需要。随后记者穿街走巷找到原区邮电所,发现这幢在民国年间建成的中西结合三进院落,融入了园林和西洋的元素。
在满是沧桑的古建筑外壳,写满了繁华落尽后的悲伤。一幢幢老房古宅,随着岁月的流逝,如同一个迟暮老人,似乎已走到谢幕的边缘。
“过度开发是破坏,任其自生自灭也是破坏。”如何救活当地数以千计的老房古宅,成为摆到南屏乡面前不可回避的话题。
观念一转即尝甜头
在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中,该乡曾尝试通过原拆原建、修缮等方式来拯救老房古宅。但当地村民热情不高,加上资金筹措难,结果不了了之。
及至2010年,前杨村的古道红枫意外走红网络,游客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当地群众这才在懵懂间,领悟到了“山里世界的精彩”。
来了那么多的人,要吃、要住,这对于经济薄弱的山区来讲,是个棘手的难题。旅游接待工作如不赶上,势必影响难得一见的火爆人气,全乡上下在反思中寻找出路。
“如果将特色民居在保持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整修,一来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二来可美化村容村貌,三来还可减少土地征用。”乡党委书记曹洁华认为,“拯救”之路一着走活,那将满盘活子。
前杨村马上动起手来,村委杨方飞带头整修濒临倒塌的四合院,在不失古味的基础上,建成了“四合院农家乐”。原来但求不亏本的杨方飞压根没想到,这家农家乐竟成了他的摇钱树。客人最多时,一天居然接待了近100桌。村民们看呆了,在短时间内,全村就办起了17家农家乐。
2014年,南屏乡被命名为“AAA”景区,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其时,该乡又新开辟了3条古道,旅游呈井喷式增长,到2014年底,年游客量已达到46.7万人次,是该乡总人口的30多倍。
单靠村民办农家乐,已难以消化趋于爆棚的游客数量。这还只是在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下的旅游现状。
为打通交通瓶颈,去年该县已落实南屏公路建设方案,路通之日,进城距离将由现在的25公里缩至7公里。与此同时,该乡还着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旅游要求推动村庄规划修订,不断引进旅游新业态。乡长谷峰说:“我们现在打实基础,就是因为更美好的旅游前景就在不远的将来。”
谷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里人爱做乡下人,南屏的特色民居符合现代人修身养性的需求,经过修缮后,可开发为写生创作室、摄影工作室、茶室、中高端民宿等。”更大幅度、更深层次的开发,开始进入了该乡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决策中。
内外互动开启新篇
“1000元钱可以做些什么?一条烟?一餐饭?一件衣服?今天向大家隆重推介另外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玩法:去原生态古村落山头郑村认租一幢百年洋房!”今年5月,微信朋友圈上一条微信迅速蹿红。
刚开始,部分村民对认租活动冷眼旁观。上山村有一些村民宁愿老房子闲置、倒塌,也不愿出租,他们担心的是产权被转移。驻村干部孙帅别具匠心,精选政策条款及各地民宿照片,制成PPT专题,放给村民观看,解开了村民的心结。
在认租当中,山头郑村最先推出的是一幢产权为村集体所有的民国洋房。推出第一天,村支书郑雄贵的手机几乎被打爆。单5月5日一天,他就接待了28批、100多人次的看房团。该村百里挑一,最终将该项目租给一承诺建设高档茶叶会所的商家经营。
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来到南屏乡,有意斥巨资整体开发,打造别有意境的度假村。一些在生态观光方面有过投资经验的企业也慕名前来,他们打算流转500至10000亩不等的土地,发展集观光、民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
墙外开花,墙内一样红。山头郑村民郑建广在外经商,当他得知村里推出认租古民居活动后,儿时的乡愁在他心底一下子被唤起。
“这些琉璃瓦盖在下面,上面还要重新盖回青瓦;墙壁上刷的语录,我打算全部保留……”7月23日,记者见到郑建广和他72岁的父亲郑秉崔时,两人正商讨整修祖辈遗留下的洋房。
说起这幢已有百年的建筑,郑秉崔满是汗水的脸上尽显兴奋:“你看这楼板,是用水门汀浇起来的。听我爷爷讲,水门汀是从海门运过来的,每桶重500斤。”
与郑秉崔老人交流时,他的口中不时冒出“水门汀”三个字,“水门汀”是英语cement的译音,在洋泾浜语中是指水泥,有时也指混凝土。民国时期的建筑鲜有使用水泥,可山村的人们却因洋房普遍用了水泥。
目前,南屏乡首批择取了5个有条件的行政村推出400间老房子。乡长谷峰表示,乡里的认租活动主要服务于旅游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有个原则,就是老房子将优先租给搞旅游的商家与个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