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玩收藏“正规军”:让流散文物得到较好保护

在西藏收藏界,除了集中于拉萨老城区文玩市场的资深商家或“菜鸟”之外,还有一批较为专业的人士。他们通常有自己专注的收藏类别,往往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他们一出手收货,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在他们的收藏中,有一些是流散在民间的珍贵文物,他们利用个人经费将这些文物收购并珍藏起来,使得这些文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巴布的个人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让流散文物得到较好保护

 

  藏家各有专攻,藏品类别多样

 

  在西藏收藏界,除了集中于拉萨老城区文玩市场的资深商家或“菜鸟”之外,还有一批较为专业的人士。他们通常有自己专注的收藏类别,往往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他们一出手收货,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在他们的收藏中,有一些是流散在民间的珍贵文物,他们利用个人经费将这些文物收购并珍藏起来,使得这些文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003年,筹备了4年的西藏收藏家协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起,西藏的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就找到了组织。据西藏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宜文介绍,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近300人,他们来自西藏各行各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收藏类别。其中,既包括唐卡、佛像等宗教用品,也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和一些民俗用具。

 

  在王宜文参与编撰的大型画册《雪域收藏》中,汇集了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收藏的各类珍品。这些藏品被分成十大类,分别是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天珠;唐卡、经幢、锦缎云肩;嚓嚓;铜鎏金造像;法器、托架及宗教用具;经书、经夹板、经书扣;藏币、邮票、藏书票、徽章、像章、粮布票;绿松石、珊瑚、琥珀、蜜蜡;民俗用具、喜马拉雅古生物化石。

 

  据了解,这些收藏家经过多年的积累,都拥有大量的收藏品。“至少都是几百件的。”王宜文估算道。

 

  钟情古玩,为文物找个好归宿

 

  在位于拉萨市宇拓路与朵森格路交叉口附近的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藏品展示厅内,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式古玩让人目不暇接。

 

  陈列架上的数百件古玩,全都是身为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的店主巴布的个人收藏。小到藏式火镰、骨雕佛像,大到藏式木箱和柜子,还有酥油灯台、花瓶、酒壶、马鞍、地毯等等生活用品和各类宗教用具,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据说,这只是巴布所有收藏的一部分,这些古玩的生产年代也多为明清时期。

 

  在巴布的店里,最便宜的古玩售价也在万元以上,最贵的则达50多万元。“这里摆的都是一些普通的藏品,真正珍贵的全在家里放着,最早的有唐代的东西。”巴布说,他家里还有一颗真正的九眼天珠,现在花一千万元也买不到。

 

  在西藏收藏家协会会员之中,巴布的收藏类别算是很丰富的。这与巴布的家世不无关系。巴布的祖辈都生活在八廓街上,他已经记不清家里是从哪一辈开始收藏古玩的。他现在拥有的藏品,很多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

 

  巴布平时在店里的时间并不多,他总是在前往乡村牧区收购古玩的路上。每当朋友得到这类消息通知他时,他都会带上现金直奔目的地。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藏品,就是在这样一趟趟的奔波中积累起来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巴布收藏了不少流散在民间的珍贵文物。

 

  “这些老东西卖一件就少一件,这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贝,要好好珍藏。”在巴布看来,通过市场流通,将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艺术品集中在专业的藏家手上,妥善保护,对这些文物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归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