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泰康路52号一栋民国骑楼被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泰康路52号民国骑楼被拆通顶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8月5日,本报A4版报道了广州市越秀区泰康路52号一栋民国骑楼被拆(见上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该骑楼今年5月份被纳入越秀区历史建筑线索,所属社区居委也派出文物保护监督队员每周巡查。但在骑楼被拆除重建的这两个多月里,负责巡查的工作人员竟全然不知。

 

  2014年9月,广州市正式成立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每年补贴900万元,但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区已将文物和历史建筑巡查工作下放到社区居委会,由于人手不足和缺乏文保专业知识,这种近乎“走马观花”式的巡查效果大打折扣,巡查队伍形同虚设。

 

  回访


  骑楼仍在施工

 

  位于泰康路52号的民国骑楼属于二类骑楼街,被评定为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线索、越秀区历史文化遗产线索。然而,这座拥有多个头衔的民国建筑,却惨被拆除重建。日前越秀区人民街城管执法分队已经介入叫停,经过调查发现该骑楼除了外立面被改变外,楼高也增加了近一米。经城管判断,该房屋改建行为涉嫌违建。

 

  记者昨日回访发现,骑楼内部仍传出施工声,工人将一袋袋余泥从屋顶运到地下。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虽然前几天城管来查过,但他们并没有收到老板说要停工的通知。在骑楼对面看货的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城管来了之后,施工队这两天已经把骑楼顶部超高的部分拆掉。

 

  越秀区人民街城管执法分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涉事业主已委托人到城管部门签字,城管部门正式对该起案件进行立案,接下来由规划部门定性后,再经城管部门审批便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为何查而不见?

 

  早在今年5月,越秀区规划分局向区政府请示对普查中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线索进行预保护。5月中旬,越秀区政府将相关预保护工作分配到各街道办事处,其中泰康路52号由木排头社区居委会负责日常巡查。根据木排头社区居委会一份“巡查情况登记表”显示,从5月底到事发前一日,居委会都对该建筑每周巡查一次。但事实上,巡查队竟然一直没有发现骑楼已被拆除重建。

 

  对此,木排头居委会负责辖区巡查工作的黄小姐也喊冤。她说,今年5月底,该骑楼夜间施工曾遭附近居民投诉,居委会曾到场协调,当时骑楼并未被拆,业主也向居委会声称只是对骑楼进行小修小补,不会拆除。此后,居委会每周巡查时发现骑楼都被包得严严实实,而且里面也听不到非常大的施工声响,所以误以为骑楼仍保护得很好。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其实只要花点心思走到马路对面,就能清晰地看到骑楼外立面早已被拆得体无完肤。黄小姐也承认,居委会在巡查过程中大多只是在门口看看,很少会仔细观察。她认为,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居委会由一名工作人员固定充当文物历史建筑监督员的角色,文物、历史建筑每天巡一次,历史建筑线索每周巡一次,“老城区的老房子特别多,以我们居委会为例,光是历史建筑线索就有100多处。除了巡查之外,文物监督员还要兼顾居委会其他工作,所以日常巡查只能是走马观花。”

 

  真相


  巡查下放居委

 

  2014年9月,广州市正式成立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每年拨款900万元补贴。文物保护监督员主要负责巡查辖区内文物,由各区自行招聘,根据文物数量多少、分布区域大小而确定人数、资金。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文物保护监督员超过千人,其中大部分像木排头社区一样,由街、社区一级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兼任。

 

  尽管这些文物保护监督员主要职责是巡查文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线索等单位也被纳入他们巡查的范畴。

 

  如今这项工作已下放到越秀区各社区居委会,让不少居委会工作人员感到“压力山大”,原因除了人手不足之外,还有自身文保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你去巡查一间老建筑,就算人家让我进去,我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边说边指着那份日常巡查指南里提到的一些保护事项,“什么华表、石兽,我们连听都没听过,怎么保护?”

 

  吁请


  监督另请高明

 

  广州市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协会负责人杨华辉表示,目前大多数文物巡查主要由街道居委会等基层部门承担,这其实需要斟酌。先别说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巡查的工作量,在巡查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怕承担责任,常常隐瞒文物、历史建筑的实际情况。

 

  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聘请第三方文保志愿者进行巡查监督,“除了监督员,建议市政府保留部分资金招聘市民作为稽查员,稽查员不定期突击检查,与监督员定期巡查互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