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印迹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8月10日),南岸印迹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启动仪式在釜山公园举办,标志着主题为“品味江门百年厂韵,体验南岸文脉新风”的南岸印迹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场还举办了广东珠西南岸印迹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南岸印迹工业遗址开发建设相关项目签约仪式、南岸印迹工业遗址摄影图片展。市领导邓伟根、梁清兆、钟军、吴振鹏,中山大学及五邑大学相关专家以及高新区、江海区主要领导参加仪式。

 

  南岸印迹承载


  珠西百年工业遗韵

 

  据介绍,江门的工业发展,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都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可谓是一座工业重镇。中国最早的造纸厂之一——江门造纸厂、20世纪50年代红极一时的江门造船厂,还有江门味精厂、水泥厂、电化厂、棉纺厂等,自南向北溯流而上,分布在江门河南岸,形成了一条一路北上的江门百年工业时光隧道。对江门来说,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脉的重要元素和符号,储存着这个城市的珍贵工业记忆,是文脉之魂,更是精神家园。

 

  江海区内目前存留有三类工业遗产共11处,绝大多数沿西江及江门河分布,包括1处一级工业遗产(1912年的江门造纸厂)、1处三级工业遗产(1939年的江门造船厂)和9处主要工业遗存,这些遗产年代久远,部分工厂内还保留着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建筑和机械设备,废墟遗址,见证昔日辉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些宝贵的工业遗产,承载了珠西百年的工业遗韵,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和开发,实现历史活化再现、文化延续传承和产业提升相辅相成的综合效益?是众多老江门人心中的期盼。为此,高新区、江海区结合对产城融合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发动专家学者调研论证,并邀请中山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业团队进行策划,对这些遗产进行梳理、整合、活化、改造,使之重生光彩,在江海区打造一个“存我忆、许我恋”的工业遗城南岸印迹,使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品味江门百年厂韵,体验南岸文脉新风”。

 

  邓伟根


  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这些遗产

 

  “江门的‘厂文化’实际上是在南岸崛起的,代表着江门百年以上的工厂梦。”在昨日的活动现场,市长邓伟根说,小时候读书时,什么叫现代化?画梦想中的现代化时就是画几个工厂和几根烟囱,虽然现在说到烟囱,大家想到的是碳排放,但它是百年工业的代表,我们要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这些遗产,这就是我们的新机遇和新空间,把空间开放出来,把这段历史透射出来,把遗址给活化出来,这就是一河两岸、是江海区特别是新合并的江南街道,最新的机遇。

 

  据介绍,接下来南岸印迹项目将重点通过文脉印迹、遗产活化、水陆结合联运三个核心,打造一个“存忆空间”和“许恋空间”,主要通过点(改造各代表性工厂)线(展示江门百年工业演变的科普长廊)面(对接蓬江33墟街景观节点和现有工业遗产,融合江门河两岸特色自然人文风光,串联成滨江步道和游船观光线路)有机结合,强化多种空间互动,使人们身处“百年工业时光隧道”,感受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感的演变,传递城市记忆,产生情感共鸣。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已经制定了10年规划和近5年具体行动计划。近期将以江门纸厂、江门船厂作为启动区,逐步完善两大空间、四大主题片区,精心策划和保护开发好江门河南岸的工业遗迹,集该区之力把南岸印迹打造成见证江门百年厂韵、寄托存忆情感共鸣的城市地标,打造成珠西乃至全省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