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224岁古塔将重修原是清代盐商歇脚之地

  记者从河源市龙川县文广新局获悉,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该县黎咀镇和围村的一座古塔,由于年久失修,当地政府和村委会计划近期筹资对其进行维修,修缮后的清代古塔免费对外开放。

  据龙川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黎咀镇和围村的文昌塔(当地村民叫“八角亭”)建造于清朝乾隆56年,迄今已有224年的建筑历史了。和围村“八角亭”坐东北向西南,为木石结构阁楼式塔,平面八角,底层每边长2.1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共4层,总高约13米,底层墙厚0.72米,各层有圆拱门洞,青砖叠出,檐上盖有青灰瓦和塑筒瓦。另外,每层门洞额均有文字,除第三层门洞额文字模糊不清外,其中首层、第二层、第四层的门洞额文字依次为“宫殿”、“文武殿”、“独占鳌头”。

  现年73岁的和围村村民蔡石锦告诉记者,据该村老人口口相传,“八角亭”是由该村的13个姓氏族人共同捐建而成,当年,由族中威望较高的村民蔡亚松发出倡议,合力兴建一座文昌塔,后经村中绅士和各姓族长商议,确定在该村水口处建塔,并推选蔡亚松为捐资带头人,捐白银最多的是富商蔡秉仲、蔡秉明两兄弟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塔的首层门洞和第二层门洞左右两边均刻有一副楹联,分别是:“威灵扶社稷,嘉谷荐馨香”、“文光射斗照千古,武列超韬著万年”,而第三层和第四层塔身因斑驳陈旧,楹联的字迹已模糊脱落,无从辨认。蔡石锦称,相传清代乾隆年间,自“八角亭”建成后,每年大年初一,各姓村民都会相约齐聚八角亭祭祀,非常热闹。蔡石锦说,“八角亭”曾是清代盐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外地盐商的一个中转站,塔内因建有三层木楼棚,且可以遮风避雨,该塔便成为当年清代盐商的歇脚之地。蔡石锦说,“八角亭”的得名是因为文昌塔的地基为正八边形,文昌塔形成八个角,后人又将其命名为八角亭。

  龙川县黎咀镇党委宣传委员彭文清告诉记者,由于该塔年久失修,塔身正面门洞上方近年已出现较大面积的裂缝,部分塔檐崩裂,塔顶原有的八宝葫芦和塔内大部分的木楼板、木楼梯已腐朽毁烂,当地政府和村委会计划近期筹资对其维修,将修缮后的“八角亭”逐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