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既要活下来 也要活得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村落老虎际位于泰宁县大龙乡境内,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和平书院精美的屋檐翘角 

 

      A国保、省保不如村民自保

      

      在参观者眼里,古村落越原始越有味,但原住民又希望,生活得更舒服、更现代一点。一面是保护村落的期许,一面是改善生活的需求,如何取舍和平衡?

      

      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闽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化问题研究》,厦门理工学院教授刘芝凤对全省58个县300多个村落进行深入调研。她发现,古村落空巢现象极为普遍,几乎村村都有一半以上人家空巢。空巢现象使得古村人气不旺,老建筑颓塌,一些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濒临湮灭。

      

      “保护古村落,最应该保护的是人。要想方设法让村民愿意生活在古村落、自觉建设古村落。”东北大学设计系教授赵琛在闽北考察后发现,当前古村落保护的主力来自政策和企业资本,村民反倒不怎么关心,他们更关心生活能否得到改善。

      

      赵琛说,福建古村落里的祖屋产权复杂,一些符合国家文物标准的房屋本可以通过申请得到一定的修缮费用。但由于法律规定,一旦接受国家修缮,房屋产权不可以随意转让。由于这些房屋产权都是多人共有,族人之间意见不统一。所以,祖屋往往面临无人修缮、濒临倒塌的局面。

      

      “古村落保护不能只靠宣传,要以知识的形式广泛传播,让保护观念根植于每一位生活在古村落里的孩子心里,提升古村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赵琛建议。

      

      对此,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秘书长陈宜安深表认同。她曾多次到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考察,指导凤亭村进行传统村落保护。

      

      凤亭村是一代宗师林耀华的故乡,他在代表作《金翼》中这样写道:“每当天空清澈无云之际,向金鸡山低坡上的一抹翠绿中望去,就可以发现其中掩映的农舍屋脊,屋脊上依次叠压的片片灰瓦,宛如鱼儿身上覆盖的鱼鳞。”字里行间,处处是浓郁的乡愁。

      

      “保护古村落,凤亭村深耕在地文化,从打造‘金翼’文化品牌开始。”陈宜安说,凤亭村把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邀请台湾的学者、乡村达人和大学生走进凤亭,与当地乡亲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台湾乡村邀请凤亭村长和林耀华研究会会长等到台湾考察。

      

      “古村落保护的主体是居住在村落里的乡亲,他们的保护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要让村民了解自己的土地和生长于这块土地的文化。”陈宜安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