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故居保护岂能挂牌了之

  近年来,济南许多名人故居已遭拆除,例如东流水街一带的清代著名藏书家周永年故居被拆,历城区全福庄的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马国翰故居2001年被拆,位于旧军门巷11号的清末名将丁宝桢故居2001年被拆,大明湖南门对面的辛氏公馆2008年被拆,岱宗街23号瞿秋白父亲瞿圆初故居2009年被拆。

  至于留存下来的名人故居,除了建作纪念馆与景点的故居,多数都是由普通市民在内居住,修建多年的老建筑未得到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和破坏,有些甚至被鉴定为危房而尚未得到修缮,前景堪忧。

  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济南市考古所所长李铭称:“我们首先要根据法规给这些文物挂牌保护,再进一步就是设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保护。”6月30日,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就有几处名人故居上升为省文保单位,包括鞠思敏故居、舒同、余修及李予昂旧居、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朱桂山故居。

  南新街的老舍纪念馆是这些名人故居中唯一被政府回购、重修的故居,但李铭称,这一回购过程曾经也是困难重重,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由于名人故居产权复杂,管理体制多样,且居住人数众多,并非所有的故居都能被顺利回购建设。“纳入国家管理途径最好,再由文物部门出方案维修,相关部门再将其打造成文化景观。”李铭说。

  “保护名人故居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助,不是文物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李铭说,除此之外,动员名人后人也是可行之举,“像路大荒的后人就曾想将故居给政府,都不知道找什么部门。所以就需要政府来牵头促成并进一步规划。”

  将名人故居打造为纪念馆成本较高,为此业界有人士探讨将故居与居住房、餐厅、咖啡馆、图书馆等其他形式结合。对此李铭表示:“故居保护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非一定要无人居住才可以,比如其后人在内居住也是一种文化风貌,只要与名人本身风格相符的方式都可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