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两座辽代壁画墓葬完成整体“打包”搬迁(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今日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两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辽代壁画墓葬,近期已被整体搬迁至此,实施后期修复保护。专家介绍,将两座古墓葬实行一体“打包”进行整体搬迁保护的做法,开创了全国先河。

 

  4月24日,正在大同市五洲西二路附近施工的建筑工人发现一座古墓葬,随即上报文物部门。该墓葬直径1.34米,通高2米。考古人员清理墓室时,在紧挨其东南部又发现一个类似的古墓葬,该墓葬因早期遭到盗扰而致其上部残缺,两座古墓葬都是坐东北朝西南。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两座墓葬四壁都有彩色壁画,绘制的图案分别是奏乐、宴饮、侍女、出行、动物、花草等内容,绘画技法娴熟,布局严谨,画面人物刻画传神,服饰鲜明。

 

  文物专家称,保存如此完好的辽代墓葬壁画在大同市颇为少见,对研究辽代时期绘画艺术、服饰、音乐、饮食以及生活习俗和丧葬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更好地保护研究这两座墓葬,大同市文物部门决定对其进行整体搬迁保护。

 

  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清理和精细“打包”,5月30日,两座墓葬开始整体迁移至云冈研究院。“打包前,先用专用药水对壁画颜料层进行加固,用木方做内部结构支撑,然后又在壁画外面用石膏、麻布片为墓葬的砖体加固,之后再用钢架把外围加固、做笼,用槽钢把墓室底部与地面分离,最后用工字钢作为吊装的承重,石膏用了4吨多,钢材用了4吨,这样壁画墓就被加固成了铜墙铁壁,保证搬运过程中万无一失。”大同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侯晓刚介绍。

 

  5月30日9时,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大型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将两座墓室平缓吊起,逐渐升至地面4米多高,悬停后再缓慢平移至载重卡车上。随后,考古工作人员将其在车厢上固定好,送往云冈石窟研究院。为避免晃动震荡,要求运输车辆匀速行驶,车速全程不超过20公里/小时,不踩刹车,交警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全程进行交通管制,近3小时后安全运抵。“大同市考古所负责墓葬整体搬迁已不是第一次,但两座墓葬作为整体同时进行搬迁这在全国也属首次。”侯晓刚说。

 

  目前,两座辽代墓葬“安居”在云冈石窟研究院为其特制的一间大房子内,待保存环境设施完善并达到恒温恒湿条件后,专家将“开包”,对墓葬壁画进行后期全面修复。待墓葬壁画修复完成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将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展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