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阴雨 南京市级文保单位李鸿章祠堂要抢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连续阴雨,让南京市级文保单位李鸿章祠堂(简称李公祠)遭了殃。李公祠后堂东北角的屋顶,出现了几个大洞,雨水顺着屋顶上的小树苗滴落下来;由于雨水浸泡,有的木椽已经发黑、出现霉斑……

 

  记者了解到,由于李公祠后堂状况不佳,目前,相关抢修方案已经通过审批。接下来,将公开招投标,进行修缮。“这次修缮不会大动筋骨,主要是治漏,把腐烂的木椽替换掉。”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出状况


  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南京四条巷内,“隐居”着清朝重臣李鸿章的祠堂。这座祠堂,建于1901年,文革时遭到严重破坏,现仅余院墙、照壁、大殿和后堂等。

 

  李公祠的后堂隐藏在一片高楼中,青砖小瓦,看上去很有年代感。进去,是一个大开间,如今做了仓库,堆放着各种啤酒。抬眼看去,墙壁斑驳不堪,还有好几处破损,用竹篾遮挡着。后堂的东北角有不少“水帘洞”,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洞口倾泻而下。“屋外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仓库一位工作人员说。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由于雨水的浸泡,有的木椽已经发黑,有的木椽出现了霉斑。

 

  做体检


  幸好“身子骨”还算结实

 

  “李公祠的抢修方案,我们上个月就做好了,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公祠的情况他们早就注意到了,本打算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就进行抢修的,现在看来来不及了。

 

  这位负责人介绍,整个李公祠设计都比较讲究。就拿后堂来说,最精彩的莫过于梁柱上的彩绘,尽管已经114岁了,但梁柱中间的彩绘看上去依然清晰鲜艳。

 

  那么,李公祠后堂情况到底如何?据介绍,相关专家在做修缮方案前对它进行了“体检”。“体检”发现,这个老祠堂“身子骨”还算硬朗,主体结构依然结实,保存得不错,“最主要的是漏水,但老房子最怕漏水。所以,我们要尽快抢修。”

 

  怎么修


  不会动大手术,主要是治漏

 

  “很快就要公开招投标修缮了。”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次修缮预计费用200多万元。

 

  这位负责人表示,修缮并不会动大手术,主要是治漏。”修缮过程中,会对屋顶木椽进行“体检”,已经腐烂的要更换,没有腐烂的保持原样。屋顶生长的树苗也要给予清除,这些树苗的根扎进泥缝中,危险系数很高。此外,东北角和西北区域的“漏洞”,也会进行修补。

 

  屋顶治漏后,还会在地面做一些相应的排水系统。同时,后堂的地面也会修复,“现在都是水泥地面,修复的时候,会按照传统模式恢复。”这位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