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版《盗墓笔记》真实上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外沿的花岗岩上突生裂纹,泥土有被新挖过的痕迹。民警走访时有人反映,不久前全村人被深夜的“地震”惊醒,吓得都逃出了屋,但警方在地震局却查不到任何记录。种种异常迹象背后,是盗墓人精心策划实施的一出嘉兴版《盗墓笔记》。

 

  6月25日,以张某为首的盗墓团伙准备再次结伙作案时,被张网以待的警方悉数抓捕归案。

 

  ◆异象连连不寻常

 

  “你们快去看看,沈曾植墓外沿的花岗岩裂开了,边上还有新挖过的泥。”6月12日,秀洲区王店镇某村的村民种地路过墓地时发现了异常,立刻向村里反映。秀洲警方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查。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其祖父沈维鐈,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人称“小湖先生”。曾国藩是他的学生,著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曾五任学政,务尚有用之学,一生校刊之书颇多。

 

  沈曾植墓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道北侧,呈正方形,外侧由花岗岩包裹。墓东侧分别是他祖父和父亲的墓,为土堆墓,墓葬群周围都是农地。勘查人员发现,沈曾植墓南北两侧的花岗岩均出现了长长的如蛇状的裂纹,土堆墓背后的部分泥土上的野草没了,颜色也与边上泥土不同,是被人挖开后又重新回填进去的。

 

  市级文物保护墓被盗,且是嘉兴历史上的名人的墓!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组建专案组展开调查。勘查人员在现场搜索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另一路侦查员进行走访。“前两天地震了!”有村民向侦查员反映了一个极不寻常的现象。

 

  当时正值深夜,很多村民发现家里的灯突然晃了起来,紧接着整幢房子都开始抖动,吓得全村人都从家里飞奔而出。惊魂未定的他们在外面待了好一会儿,确认地不震后才敢回屋睡觉。

 

  侦查员至地震局了解情况,但地震局在该时段里并未监测到任何地震数据,而且只有一个村庄感受到了震动,不符合地震的特征。联想到花岗岩上的蛇形裂纹,侦查员推断,是专业的盗墓人使用炸药作案,爆炸的冲击波引发了村庄地表的震动。

 

  ◆泥人住店露端倪

 

  “最近有没有人来打听过沈曾植墓?”“村里有生人出现吗?”侦查员继续扩大走访范围。一条重要的线索传来,墓葬群中沈曾植爷爷的墓4月份就好像被人挖过,但没能挖开。走访古玩市场的侦查员获悉,挖开的土回填是盗墓的行规,既有掩饰作用,也为下次继续盗墓做准备。

 

  与此同时,由10人组成的视频侦查组也迅速投入战斗,围绕案发时间段调取了大量现场外围的监控资料进行梳理比对。王店镇地处嘉兴市区和海宁的中间地带,一条嘉海线穿镇而过,每天晚上8点至第二天凌晨5点,平均有1万多辆车路过王店镇。

 

  视侦组在海量的车辆截图中仔细排查,寻找可疑信息。6月16日,一辆江西牌照的银色商务车进入了侦查员的视线。民警立即围绕目标车还原它的来去路线。

 

  6月10日凌晨,商务车在王店某宾馆附近停留,车上下来一男一女走进了宾馆。“那天来住的两个人身上都是泥,因为下水管堵住了,他们中间还换了一间房。”很快,侦查员就查清了一男一女的身份是张某和他女友。

 

  张某和女友于6月12日下午离开宾馆,一辆面包车来接他们直奔江苏南京某古玩市场,同车的黎某和袁某也被纳入警方的视线。紧接着,负责联系销赃的邱某也浮出水面。围绕头目张某,警方梳理出了一个庞大的盗墓团伙。

 

  ◆炸药雷管再上阵

 

  6月18日,得知盗墓团伙已逃回江西后,一路侦查员直奔江西,根据前期掌握的多辆可疑车辆和团伙成员,寻找他们的藏身之处。信息显示,盗墓团伙卖了赃物后已四散而去,没了踪影。

 

  6月23日,专案组增派力量深入江西境内,连续工作两天,一点点摸清了团伙成员的落脚点。通过合成作战,侦查员发现张某和女友已悄悄潜回嘉兴,躲在市区火车站附近的某宾馆里。其他团伙成员正在积极准备新的炸药、雷管等作案工具,赶去与张某会合,准备继续作案。

 

  统一收网的时机已经成熟,警方在各地排兵布阵,静待鱼儿落网。6月25日上午,袁某和黎某等人驾着黑色的越野车,携带作案工具,通过浙赣收费站往嘉兴疾驰,准备与宾馆里的张某接头。

 

  一路抓捕组早早地蹲守在张某的房间外,监视着屋里的一举一动,另一路抓捕组守候在宾馆外。这时,一辆黑色的越野车缓缓驶向宾馆,等待多时的抓捕人员迅速冲向刚刚停下的目标车,将它团团围住。

 

  车上的嫌疑人全部被牢牢控制,打开后备厢,洛阳铲、铁锹、炸药、起爆器等各种专业盗墓工具装得满满的。宾馆里的抓捕组收到消息后,飞速突入房间,将来不及反应的张某和女友擒获。

 

  头目已落网,分布在各处的抓捕组迅速展开收网行动。负责联系销赃的邱某在浙江台州老家被抓,张某某在江西新余某钢铁厂的租房里被擒。6月27日,团伙成员李某开车至江西新余某医院的地下车库时,刚下车就被抓捕人员按倒在地,他的舅舅杨某很快也在江西分宜某煤矿工地被捕。

 

  至此,专案组共抓获以张某为首的盗墓团伙成员9名。6月29日,侦查员赶赴江苏南京某古玩市场,在一家店的显眼位置起获了一个从墓中被盗的香炉。  炸药

 

  ◆结伙盗墓被抓获

 

  据交代,今年4月,无业的张某得知嘉兴有一个清朝的古墓,缺钱花的他就想着纠集人来盗墓。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在老家租了一辆车,叫上几名老乡,带着铁锹、撬棍等工具直奔秀洲王店。

 

  到达王店已经是晚上,由团伙成员带路,张某等人在一片桑树地里发现了墓葬群。因为沈曾植墓由花岗岩围起来,他们觉得不好搞,派人望风后就先挖边上沈曾植祖父的墓。因地太硬,他们用铲子挖了很久都没挖不开。“这个墓是用糯米浇的,连棺椁都看不到。”

 

  第一次没能成功,张某等人悻悻而归,商量下一步怎么办。“地太硬挖不动,就用炸药炸墓。”5月初的一天,盗墓团伙准备了炸药、雷管等作案工具后,再次来到王店。

 

  盗墓贼先用撬棍在糯米层上钻了一个洞,放入炸药。为了防止爆炸的声音惊动周围的人,他们用装土的袋子进行回填。按下起爆器引爆炸药后,糯米层被炸开了。继续往下挖,他们从墓里盗出了佛珠等物。用泥将盗洞填满,盖上杂草后,他们将偷得的墓葬品脱手。

 

  6月初,张某和几名团伙成员到江苏太湖游玩,回去路上他们又顺道看了一下古墓,发现之前盖的杂草没动过,应该是没被发现。因为这次出来没带工具,他们踩完点就直接回了江西。

 

  尝到甜头的盗墓团伙想到还有一个大墓没动,心有不甘的他们再度凑在一起,准备了大量的作案工具来到古墓群。几名团伙成员轮流使用专业的洛阳铲打探洞,然后放入了大量炸药。爆炸的动静很大,以致全村人都以为地震了,但坚固的墓依然没什么反应。因为炸药已经用完,生怕被人发现,张某和女友留下查看情况,其他人则连夜回老家准备工具再来搞。

 

  没过几天,袁某、李某等人就带着工具和张某碰头。他们借着夜色第5次来到古墓群,动手挖沈曾植父亲的墓。挖出的泥装进蛇皮袋,用炸药成功炸开糯米层,张某等人从墓里窃得香炉等物,卖至南京某古玩市场。

 

  等到心黑的盗墓贼最后一次准备下手时,一切尽在警方的掌握之中,他们还来不及动手,就被一网打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