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保意识变成共识
2015-07-13 09:44:53 作者:陈 然 来源:人民日报 已浏览次
文物是文化遗产,更是历史见证。经受岁月侵蚀,不少“染病”的文物需要专业修复师妙手回春。而在香港,这份原本神秘的文物修复工作不再高冷,因为市民也可参与修复。
走进香港历史博物馆,穿过狭长的职员通道,记者日前跟随文物修复办事处总监杨甦一路来到修复实验室。推开木门,迎面放置着一张四方木质工作台,5名义工正围坐在桌边,专心致志地为古卷《梁书》进行最后的修复程序。台面上雾气缭绕,仿佛将古书置于氤氲间“运功疗伤”。
负责书籍及档案修复的二级助理馆长岑颖雅介绍,这些义工正使用高纯度的水蒸气将书籍褶皱的地方洇开,淡化折痕,之后再进行压平,这样可最大程度地恢复书籍原貌。
2001年,文物修复办事处开展第一届义工计划,15年来已累计招募义工千余人,仅2015年上半年就收到申请151份。杨甦笑着说,她不忍拒绝任何一名有心参与的义工,因此会照单全收,“但义工也必须经义务工作发展局登记,并在申请表上填写3个最擅长或愿意协助的工作领域,我们再按需要酌情分配人手。”
文物修复办事处将文物按种类分为8组,分别为书画、印刷品及相片、历史档案、纺织物及标本、有机文物、陶瓷、金属品和出土文物。每一组别都需要义工的参与,具体人员分配也会视当时的工作进度及需求而定。
据统计,义工大多为社工、老师、在校学生,以及退休人士等,他们基本没有相关的文物修复经验。岑颖雅介绍说,义工经招募后,必须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人培训和实习,等熟练掌握了修复方法和技能后才可触碰真品。以纸本的修复为例,义工在受训期间要练习修补破损、为纸张染色、压平褶皱、撕除胶纸、卸钉等工序。她强调,所有修复工作的原则是“可以还原”,即如果修复部分做得不好,可用工具除去,而文物原本的属性并无改变。
杨甦说,如果遇到老化严重、质地过于脆弱的文物,一般不会交给义工负责。而且义工进行修复工作时,都会有专业人员监督、指导,确保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得以完整保存。
已连续两年申请了文物修复义工的陈凤莲是一名退休公务员,她读书时主修中国历史,两年间,她每周都会腾出一个全天来到历史博物馆进行文物修复工作,主要参与纸本修复。陈凤莲与记者分享她的日常工作,包括修补书籍的虫蛀破洞、为线装书重新穿线、清理纸张霉菌等。她说,修复古书确实与普通书籍的修补不同,连怎样拿起一张纸都有特别的夹捏技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