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与保护:让石峁遗址拂去历史尘土
俯瞰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
石破天惊的发现
陕西神木县高家堡镇,一座盘延在山梁之上的古老城池正在一点点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它的发现被考古学家誉为“石破天惊”,甫一发掘,就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这就是石峁遗址。
这座4300至3800多年前的古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它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初,石峁遗址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12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8月份,在“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中,又被评为2011-2012年度“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独特的石砌建筑结构、关键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文化内涵,这一切,都使它的发现,不仅让国内的专家学者所激动,也受到国外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2015年4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主办的“早期中国城市化起源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举行。石峁遗址的考古新成果受到高度关注,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学者们围绕石峁遗址所在区域的政体形成、动物资源消费模式、建筑结构复原及家庭空间结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整合资源加大保护
石峁遗址的价值毋庸置疑,遗址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如何能在不对遗址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继续挖掘与研究工作,又能在有效的保护下,将石峁遗址的风貌展现给参观者,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多方组合努力,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力求能让这座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古城完好无损地重见天日、再绽光彩。5月20日,省委书记赵正永赴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考察。他强调,要加大对石峁遗址的保护力度,搞好发掘和学术研究,稳妥推进利用和展示,努力把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好。
榆林市政府、神木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已经投入7400多万用于石峁遗址的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等工作。由于遗址地处生态恶化的台塬梁峁地带,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几率高,保护管理难度大,而且遗址地大面广,所以在石峁遗址的保护中,一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最原始的草帘式保护法,用草帘覆盖还未发掘的城墙遗址,使遗址免遭天气、人为等破坏;另外一方面也投入资金400多万在遗址内全部实现无线监控全覆盖,组织人员24小时不间断看护,并成立了临时派出所,在遗址内每天进行巡视。
在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石峁遗址保护规划于6月8日获国家文物局批复。而按照批复要求,地方政府要继续将石峁遗址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石峁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设立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专项管理法规,并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妥善解决土地用途调整、道路调整、居民搬迁以及环境整治等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因此神木县已经计划成立石峁遗址管委会,在榆林市有关部门支持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多次调研论证,前往大明宫、汉阳陵等地考察学习管理模式、发展机制等,为能在合法的管理机构设立后对遗址进行更好保护。
此外还邀请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这三家专业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概念性规划,提出不同设计方案。在听取比较选择后选定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石峁遗址公园进行详细的规划。同时也请这三家做了东城门遗址保护方案,报送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后,将选定最优方案立刻开始实施建设。
石峁遗址的文化与历史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陕西旅游来说也将是一个新的亮点。对陕北更是珍贵,陕北旅游一直都是以红色旅游为主打,石峁遗址的出现,将给陕北旅游带来突
破性的发展。石峁遗址吸引的不只是专业学者的目光,普通游客也对这里充满兴趣,尽管还没有正式开放,也没有大规模宣传,五一黄金周期间,石峁遗址游客仍然达到了2万人次。为了满足游客的参观、旅游需求,下一步计划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与出土文物展示陈列馆。在不破坏遗址风貌的情况下让游客近距离观摩,让普通人也能来感受石峁遗址文化的震撼。
考古发掘拂去历史尘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说道:“两千年前中国的中心在长安,四千年前中国的中心在石峁。”
对考古人员来说,石峁遗址的发掘让他们极为兴奋,也极为谨慎。赵正永书记在考察中说:“四千多年前石峁古王国城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保护好遗址是陕西重要的责任。”
6月13日“文化遗产日”当天,石峁遗址考古现场,新发现的祭坛发掘考古工作开始启动。在祭坛出土的几个陶片虽然很小,很不起眼,但是有力地证明了现在正在发掘的这个疑似祭坛的遗址,它的年代和石峁整体的年代是相同的,这也是支持石峁遗址是从公元前2300年左右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有力证据。而接下来考古队要继续研究祭台当时怎样运用,在石峁人的生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介绍了过去两年考古队所做的主要工作,他们在不断了解石峁内部聚落结构,完成内部不同功能区域的确认,丰富遗址的内涵。考古队在挖掘中,在石峁遗址的皇城区发现了池苑遗迹,池苑遗迹是高等级城池的象征,这一发现确认了皇城区是贵族居住区,也证明了石峁遗址属于大型都城。
邵晶说,目前发掘的原则是保护优于发掘与展示。确认遗址不再出现新的破坏,追回已流散的石峁文物。希望当地能积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完善文物保护设施,改善考古工作条件,加强对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在展示方面,在安保条件成熟后在现在已有的参观路线上设立陈列室,利用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将这一宏大的古代遗址向世界展示。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石峁遗址研究机构,深化学术研究,借鉴国外石质古代遗址的保护经验及成熟的做法,做好石峁遗址的保护及展示工作。
在猎猎西风中走进石峁遗址,站在高处俯视,视野开阔,气势恢宏,这座古城的庞大令人惊叹,由石块筑成的石墙平整坚固,凝聚的是四千多年前石峁先民的智慧与毅力。如何发掘与保护这座奇迹之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这是一颗暂时被掩埋的文明宝石,等待着被拂去尘土,重现光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