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太行深处画乡愁

 

  在中国,散落着不少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地处河北邢台县太行山深处的英谈村,村内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具有典型的太行古建筑风格,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绘画创作者到此寻找灵感。

 

  22岁的大一学生刘晓栋在高高的石头墙上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他的水粉画作品《出去和回来》。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刘晓栋:这个村子是很有历史的,但是它也是需要进步需要跟外界沟通的,所以说它是村子里的一些青壮年出去打工或者怎么着,但是他们还是得回来,然后就这样进进出出进进出出,然后这条路就显得特别有(生机),特别有故事吧。

 

  从2009年开始,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李伟老师就开始带领着学生们到这里进行关于乡土文化的写生创作,每年都要在这里住上一两个月。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李伟:我第一次来的时候给我非常震撼,来了之后整个建筑群保存的非常完整,这在太行山区很少见,石头建筑六七百年没有变化,真的很震惊。它其实是河北省这个地区非常浓厚的乡土文化的体现,它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的形式,以及里边生活的人的情绪的这种东西。

 

  英谈村村民95%以上都姓路,村民路书玲告诉记者,根据自己家族620多年的家谱记载,祖上在外经商致富后,又回到英谈村建成了这些石头宅院,而这些建筑还包含了家族的处事哲学用以教育后人。

 

  河北邢台县英谈村村民路书玲:这个墙(祖上)在翻修的时候,我们路家教育我们的后人要礼让三分,为什么呢?它从这个角度到上边这个角度都要往里边让,因为我们这个村它是个血缘村,它都是有血统传延的,所以说在这里面教育我们的后人要礼让三分,后面我们中和堂门槛那里面两个石头中间有一个缝,那叫留有余地,那就是不管你做事做人都不要把事做满了,所以说他叫留有余地。

 

  以前对村里建筑和文化不甚了解的路书玲,渐渐地对村里的历史着了迷,开始研究起了家族的文化,并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导游。

 

  河北邢台县英谈村村民路书玲:因为我知道我的家族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以后,我觉得非常自豪,我的根在这儿,这个老房子浓缩了我们祖上很多历史、很多文化,它见证了我们路家辉煌那么多年,所以我觉得我愿意留在这儿,对它一种很好的传承。

 

  2012年4月,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在全国选择5000个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给予命名保护。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已经公布了三批,有超过2500个村落列入了国家“保护清单”。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