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文物保护成果突显

      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十二五”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文物的投入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从2010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80亿元。在此契机下,我国各项文物工作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4年,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7项,稳居世界第二,另有43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11年12月结束。普查结果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包括新发现文物536001处,复查文物230721处,不仅进一步廓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广泛宣传和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知识。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4296处。与前几批相比,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了较多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2014年起,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选取了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计划用3年时间,统筹推进传统村落在遗产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使其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典范。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76个。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0个。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