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专家支招:让心爱的书画作品安度梅雨季
2015-06-10 10:17:25 来源:钱江晚报 已浏览次
刚入梅雨季,杭州就迎来连续的瓢泼大雨,暴雨考验杭城下水道的同时,也在折磨各大文保单位,连新建筑也难幸免。
记者昨天获悉,西湖文化广场的科技馆,有一个玻璃大顶棚漏雨了,虽然情况并不严重,不过却还是连累了原定6月下旬开幕的“穿越敦煌”3D艺术大展,这个有点娇贵的展览有可能要推后了。
“我们展厅的一个顶棚,由于是玻璃的,密闭性较差,遭遇连日暴雨就进水了。”昨天,浙江科技馆负责人潘部长告诉记者,“展览中的佛经和雕塑是很珍贵的,用到的3D全息影像设备也比较高端,绝对不能受潮,展览主办方目前正在研究这样的环境是否能正常展出,我们还在等待回音。”
夏季是多雨又酷热的,对文保单位和博物馆来说都是不好过的季节。虽然,现代博物馆大多条件优越,有专业的恒温恒湿设备,不过那些展在外面的宝贝总是难免受罪,每到这个时节,就是它们躲进库房避暑的时候。
科技馆隔壁的自然博物馆,那些暴露在展厅里的鲸鱼和恐龙,在夏天都容易”皮开肉绽“。待遇比较好的是二楼的动物标本们,舒舒服服躲在恒温恒湿玻璃柜里。
自然博物馆生命科学部副主任陈莹告诉记者,大雨天,标本最怕的就是虫子,“管理人员要定期向标本收藏柜里添加天然樟脑,还要对标本定期进行冷冻处理,来防虫防霉变。”
自然博物馆还有低温冷藏室。每个新进博物馆的标本,都会预先进行冷冻处理。等到梅雨天过去,进入伏天,华南虎、丹顶鹤们就要轮流进入冷藏室“凉快”去了。
在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的象牙双鸟朝,良渚的玉琮,春秋的铜屋,唐朝的古琴,北宋的彩塑泥菩萨,还有那顶华丽的清代金箔贴花花轿……梅雨季节一到,这些被观众票选出来的精品们,大多会“神隐”起来。浙博技术保护部主任郑幼明介绍,在夏天多雨的时候,湿度太高,展品会谢绝外人参观。
防潮用棉布套,防虫用中草药
平时收点古玩字画什么的已经是很普遍的消遣娱乐,这个时候该如何让自己心爱的把玩之物平安度过梅季?
比如书画,讲究可是很多的。
纸质文物是比较娇贵脆弱的,需要远离水火避光处理,当没有展出时,一般都需要装在棉布画套里,排列存放于木质抽屉中,一些特别珍贵的极品则有特质的囊盒函套,带轴头的一定要旋紧并且尽量避免多次打开翻卷。
如果去北方展览回来的画,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纸张容易收缩弯折,入库后不急于上架,平铺摊开数日让它慢慢适应恢复到原来的湿度,会自然平整。另外,还可以放樟脑类防虫品,但要用纸包,不能直接接触文物。
收藏的书画如果发生了虫蛀,必须立即进行杀虫。比较安全可靠的办法是,采用中草药杀虫。用“苦练子”、烟叶脉各一半,研成粉末撒在周围,一星期后虫子会死。也可以用芸香、黄檗、除虫菊除虫草药。
如果用镜框藏画悬挂,由于镜框的防潮密封性不好,容易使画心出现霉点。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画取出,放于通风地方,或可用棉布包棉球做成日本晴天娃娃的样子,沾75%的乙醇反复轻拍霉斑处两三次,做浅层消毒除霉,如果霉长得厚、菌丝都很明显,先用刷子把菌丝刷掉,但吸尘器要开在刷子边上,避免霉菌扩散。千万不要用风筒烘或放于阳光下暴晒,否则立即脆裂。
再来说说老家具。木头存放的湿度太干会龟裂,太湿又会腐烂。像古琴这样的乐器不弹时要拧松琴轸,擦拭干净,装进布套里竖挂在墙壁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