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拆毁文物须提升违法成本

  近日,上海一栋位于外滩的百年建筑被莫名其妙地涂上颜料“刷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游客对此评价“恶心至极”。而由此引发的关于历史建筑保护问题更令人忧虑,各地破坏历史建筑的事件呈现高发态势,为后代保留下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刻不容缓。(据《广州日报》6月9日报道)

  文物修缮有着严格的流程,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批准依法进行,可是在这起百年建筑被“刷脸”事件中,人们却既没有看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也没有看到任何部门出面阻止。百年建筑被“刷脸”,伤害的是文物,丢掉的却是相关部门的“脸”,也暴露出相关法律的滞后。

  “刷脸”事件曝光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涉事单位受到了罚款50万元的“顶格”处罚。这自然是法律的正义,但一些地方不断出现的破坏历史建筑事件却说明,这样的处罚手段太过无力——特别是对那些开发商来说,与巨大利益所得相比,几十万元的罚款显然不值一提。因此,遏制破坏损毁文物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除了大幅提高经济处罚额度外,必要时还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使那些潜在破坏者在经济上无利可图,不愿违法;在刑罚前望而却步,不敢违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