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巨资修复“海丝”遗迹 古月港风貌将重现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建迄今犹存众多“海丝”遗迹。福建省龙海市政府7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海上丝绸之路”古港之一的古月港将投资1.5亿元人民币,展开对月溪入江口两岸、豆巷家庙群、月溪公园、临江古街等历史建筑的修缮、新民居的改造以及景观的设计改造。

      月港遗址位于龙海市海澄镇。明朝初年,明太祖下令“海禁”,以防海匪、倭寇。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福州、泉州等对外通商港口逐一被关闭,而地点隐蔽的月港具备港湾良好自然条件,迅速成为私人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

      “据遗址考察,曾经的月港码头十分密集,仅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海岸就设七处码头。这七处码头分工明确、功能合理,反映出当时月港码头作为中心港口繁荣发达的通商情况。”龙海市社科联主席、市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道出月港当年的辉煌。

      至明万历年间,月港发展盛况空前。无数的货物顺着九龙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带着浓郁异国情调的商品同样云集于月港。据记载,当时从月港进口的货物有100多种,大多是海外的土特产,如番被、番藤席、黄蜡等,还有各种皮货以及金、锡、铅、铜、矾土等各种矿物,中国的陶瓷、纺织品、茶叶等也经月港远销海外。

      月港因其繁华,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获得官方认可,成为当时政府批准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港口,从一个走私港发展成贸易大港。直至清初,政府实行迁界禁海,导致月港衰败,而对岸的厦门港随后崛起。

      月港虽然早已风光不再,但至今保存400多年之久的孔子庙、城隍庙、观海寺、帆巷、晏海楼、萃贤坊等古建筑及遗址,仍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龙海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整治环境,恢复月港原貌是对“海丝”遗迹保护的重要举措。相信不久的将来,古月港将撩开迷人的历史面纱,重现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