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三江古村正在拆迁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斗门镇三江村正进行拆迁,该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天,袍江开发区专门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杭州、绍兴两地11名专家学者,就三江文化休闲区规划暨三江村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广泛听取意见。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斗门镇三江村正进行拆迁,该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天,袍江开发区专门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杭州、绍兴两地11名专家学者,就三江文化休闲区规划暨三江村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广泛听取意见。

      三江村有村民1700多户、5100多人,为袍江最大的村落。因袍江开发建设及村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等原因,袍江从2003年开始对三江村进行有序拆迁。据了解,三江村历史上又称“三江所城”,也是目前绍兴能看到遗址的唯一所城。三江村里用条石砌叠、高近4米的残存东城门,是绍兴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抗倭军事防御设施,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昨天上午,专家赴三江村实地踏看。记者在现场看到,三江村古时“九桥、九庙、十三弄、七十二口井”的基本格局仍部分保持。村里重要的古建筑都标上了“文物保留”字样。“这些都是文保部门来实地认定并标注的。”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人员介绍,村内拆除的大都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明清建筑做到“应保尽保”。他们事先3次领着拆迁工程队和文保单位与熟悉历史的村民一起,一遍遍去村里确认需要保护的建筑,以免拆迁时犯错。

      三江村里古河道纵横交错,不少还保留着古时风貌。现场的拆迁队员在拆除河道旁的房子时显得格外小心。“我们不仅要求拆迁人员保护古建筑,还要求保护古河道。”袍江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拆除民房时,一律不能碰到旁边的河道、河墈以及古桥。斗门镇负责人介绍,破败房屋里拆下的石板、雕刻等有历史和美学价值的东西,将送进斗门镇文史馆珍藏。

      据了解,在三江村拆迁的同时,我市启动了三江闸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目前有400多年历史的三江闸已实行车辆限行,有效保护了古闸免遭损坏。

      如何保护利用传承三江村的问题,引发现场专家学者广泛讨论。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的专家龚真真四次来到三江村实地考察。“历史文化村落的魅力在于原生态,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龚真真建议说,既要保留三江古村的古建筑原貌,一些蕴含丰富人文价值的历史遗迹也要修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