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多个古村落引来工商企业规模性保护开发

一边是人烟稀少的破败古村落,一边是都市人对纯朴乡村的向往。如何让古村落重现生机,又能带动乡村经济?近年来,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盘垟村、藤桥镇双潮社区东坑村、洞头县北岙街道隔头村沙岙底自然村、洞头县北岙街道海霞村胜利岙自然村、瓯海区茶山街道京山村自力自然村等多个古村落已被工商企业相中。

      一边是人烟稀少的破败古村落,一边是都市人对纯朴乡村的向往。如何让古村落重现生机,又能带动乡村经济?近年来,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盘垟村、藤桥镇双潮社区东坑村、洞头县北岙街道隔头村沙岙底自然村、洞头县北岙街道海霞村胜利岙自然村、瓯海区茶山街道京山村自力自然村等多个古村落已被工商企业相中。项目投资方在原有民房基础上,融入了文化、艺术、创意、旅游、休闲等新元素。目前,盘垟村首期已向游客开放,吸引了不少“新村民”入住和游客前来,其他的几个村还在改造中。

      工商资本唤醒多个沉睡古村落

      4月22日中午,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勇伟带着手下的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来到了东坑村,实地布置工作,商讨细化的设计内容。马勇伟今年一直在洞头、仙岩、藤桥三地跑古村落开发的规划设计、政策处理等事务,虽然夏天没到,手臂已晒得黑白分明。

      马勇伟回忆,2年前与朋友去盘垟村,无意中发现这块荒废的“宝地”,才有了打造盘云谷文化创意村之举。当时,该村没有通村的水泥路,村内古老的石头房多数已破旧不堪,常住的村民只有廖廖几户,民房多数处在荒废中。

      如今,盘垟村全村57幢房子已被奥美力公司承租,也已寻找合作参与开发和经营的多位新“村民”。盘垟村的盘云谷文化创意村一期十几幢个性主题民宿已陆续投入营业,吸引了一批“文艺”村民进村,还有众多游客和各地来学习的参观者,让原本荒废的村庄再次热闹起来。以往搬到山下的老村民也回村经营餐饮店、卖农产品等生意。

      与盘垟村一样,今年年初到4月份,“奥美力”又接下了2个村落,分别是藤桥镇双潮社区东坑村的“白鹿奢乡生态艺术村”及洞头县北岙街道隔头村沙岙底自然村的渔家风情艺术村。

      除了“奥美力”公司,我市多家工商企业也涉足古村落开发,温州恒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洞头北岙街道海霞村胜利岙自然村打造“那鹿湾”休闲创意村项目,温州一家农家餐饮企业在瓯海区茶山街道京山村自力自然村打造温州文化重地,泰顺县竹里乡的一个古村也被苍南一家企业看中,已在洽淡租赁事宜。

      改造后将现不同的主题风貌

      在我市已与工商企业签订合作的古村落中,盘垟村是最早启动的一个。记者在盘垟村看到,这里多数房子的外立面仍是长了草和苔藓的石头墙,而房内大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要元素,简约、古朴,怀旧,小资,配套设施又不失现代理念。在个性化民宿中,每幢4—5个房间,一幢适合4户人家一起租住。

      马勇伟介绍,盘垟村主要打造艺术社区的概念,预计两年后完成全村57幢石屋的改造,今后在“新村”内,将有艺术家走廊、建筑设计试验场、文化休闲天地、保健养生广场、户外运动基地、民俗文化基地、乡村客栈、亲子互动乐园、民间收藏馆等十几个功能区。其中,亲子陶吧馆计划在今年五一开业。

      东坑村的项目打造的是生态田园野趣的艺术村概念。记者在设计的初步方案上看到,“东坑白鹿奢乡文化村”以“记得住的乡愁”为主题,以“乡村文化旅游点”为定位。

      相比山区古村,洞头隔头村沙岙底自然村的百岛渔家风情艺术村项目的渔村特色会更明显,茶山街道京山村自力自然村则定位在文化名人名家展览、讲学等高端的文化场所。洞头“那鹿湾”休闲创意村项目的投资方宋先生介绍,目标是打造温州地区首家规模开发的渔家精品民宿度假村。

      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才是古村落的出路

      据市委农办(市农业局)普查统计,在温州,全市现保存着具有较高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146个,共有古建筑4000多处。其中,古建筑村落106个、自然生态村落14个、民俗风情村落26个。因为年代久远,我市不少古村落面临消失的危险。

      2012年开始,我市出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百村千处”工程,并引导、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国企、村集体、村民和热心人士等多种主体,采用捐资、投资、合作开发、认保认养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利用。

      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社会发展处处长林绳权介绍,历史文化村落是现代人了解历史足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珍贵遗产,也是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村民投入和政府投入修复开发的比较多,工商企业规模投入或整村开发的还不多。

      林绳权认为,在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注意不能破坏性的开发建设。一不能改变原有的村落构造和建筑;二要联合文保、规划、住建、农办等部门把关,尤其是一些文化遗产及文保类的东西要保护好;三是各地政府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地开发利用,破败古村落才会有出路。

      已启动的规模性保护开发的古村落(部分)

      一、盘云谷文化创意村

      地点:瓯海区仙岩街道盘垟村

      简介:集艺术家走廊、建筑设计试验场、文化休闲天地、保健养生广场、户外运动基地、民俗文化基地、乡村客栈、亲子互动乐园、民间收藏馆等十几个功能区为一体的艺术村。

      进展:全村57幢,一期十几幢已对外开放。

      二、“那鹿湾”休闲创意村

      地点:洞头北岙街道海霞村胜利岙自然村

      介绍:2015年北岙街道精品民宿在建项目之一,将古渔村打造成融乡村旅游、乡村度假、乡村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进展:签约40多幢石头房子,预计6月份将有5幢民宿对外试营业。

      三、洞头百岛渔家风情艺术村

      地点:北岙街道隔头村沙岙底自然村

      简介:艺术村主要由原有村屋改造成九大主题区块,即百岛渔家(民宿)、百岛食客(渔家乐)、百岛鱼灯、一览有渔(渔家文化展示)、名家蚌(创意名家工作室)、海漫吧、创意工坊、海上休闲、节庆活动等。

      进展:此村30多幢渔家石头老房子签订协议列入改造,现已进入政策处理阶段。

      四、白鹿奢乡生态艺术村

      地点:鹿城区藤桥镇双潮社区东坑村

      简介:围绕“奢乡·乡村农俗体验”、“奢乡·乡村酒吧”、“奢乡·乡村民宿群落”、“奢乡·乡村农家乐”、“奢乡·乡村民俗节庆”等多个主体项目和配套设施项目。

      进展:已签约23幢,下半年启动样板房改造。

      五、青灯山舍

      地点:瓯海区茶山街道京山村自力自然村

      简介:定位在文化名人名家展览、讲学、活动等高端的文化场所及温州文化重地,每幢房子的功能都不同,突出公共空间的利用。

      进展:签约十几幢房子,已建好样板房一幢,第一批3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