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不可复制 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到文化遗产地旅游,如今很多人都喜欢。但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昨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张金玲,跟大家聊了聊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对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作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探索。

      到文化遗产地旅游,如今很多人都喜欢。但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昨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张金玲,跟大家聊了聊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对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作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探索。

      杜甫草堂、三星堆遗址等,是我们熟知的文化遗产。去文化遗产地旅游,之所以受到大家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审美的、怀旧的等等一系列的价值。当上述价值中的一部分成为社会型消费需求时,遗产的文化价值就派生出经济价值,遗产开始具有经济功能。

      张教授问,“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造一些、制作一些?”回答是:不可能。文化遗产是不能立马再造和复制出来的。所以说,它们还很脆弱、还很宝贵,不能复制,破坏了也不能再造。

      张金玲说,虽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面临了一些困境和问题,商业化和城市化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现在很多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就是旅游破坏,旅游多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

      最后,张教授谈道,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制度和理念上找问题和原因。她对文化遗产管理的理念和制度进行了梳理,并建议在遗产管理中树立非营利理念,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二者应相得益彰,不可顾此失彼,应以遗产保护为基础做好遗产利用,不能因为遗产利用而伤害遗产的自身寿命;文化遗产的开发应以遗产保护为前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