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皋兰什川北疙瘩墩明代古烽燧遭遇盗挖

北疙瘩墩也叫什川黑窑洞烽燧遗址,距村子约有5公里。烽燧建在凤凰山顶上,上部覆盖黄土,下部为石山底座,南面山下有坐北朝南的黑窑洞数孔,现今窑洞都塌陷,但残址犹存。此烽燧东与糜不老墩烽燧,西与泥湾烽燧相呼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疙瘩墩的盗洞

      北疙瘩墩是一座明代烽燧遗址,位于皋兰县什川镇黄河边的山上。近日,有人突然打起这座古烽燧的主意,在烽燧盗挖起来,目前北疙瘩墩已经被挖出了个大洞。

      4月5日,记者来到皋兰县什川镇,经过什川村西侧的大沟,爬上北边的凤凰山顶后,看到了一座烽燧遗址。当走到北疙瘩墩时,记者看到上面竟然有一个大洞,深约有40厘米,宽度在30厘米左右,盗洞一直通到烽燧里面。由于洞较深,里面很黑,看不清内部情况。洞口堆积着很多黄土,看颜色比较新鲜,应该才挖出来不久。洞口边上有两块大石块,是从烽燧上面挖出来的。附近有一个蓝色塑料袋,里面装着半袋土。一位前来上坟的村民说,这个洞是新近挖的,可能是有人盗取烽燧里面的东西时遗留下来的。这里离村庄很远,山又非常高,一般人根本不到这里来。记者注意到,北疙瘩墩上的盗洞不止一个,还有一个盗洞挖得比较浅,没有进入烽燧里面。

      记者搜索资料发现,北疙瘩墩也叫什川黑窑洞烽燧遗址,距村子约有5公里。烽燧建在凤凰山顶上,上部覆盖黄土,下部为石山底座,南面山下有坐北朝南的黑窑洞数孔,现今窑洞都塌陷,但残址犹存。此烽燧东与糜不老墩烽燧,西与泥湾烽燧相呼应。烽燧依山而建,夯筑而成,形如覆钵,高7米,顶部2米见方,基部周长47米,夯层厚约0.15米。周围设有防卫壕沟,宽2米,深1.2米,周长110米。据明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明代兰州参将营所辖墩台十七座中,有黑窑洞墩烽燧。据此,该烽燧应当是明代建筑。1987年,县文物普查小组实地踏勘后提出的处理意见是:仅作记录,不列为保护单位。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兰州文物专家表示,尽管北疙瘩墩目前还没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作为明代长城遗址的一部分,北疙瘩墩属于历史文物毫无疑问,这种盗挖活动肯定会对文物造成很大损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