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物是历史信仰的缺失

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翻版历史文物的现象?表面上看,是人们的好奇心理,是商家的一种获利手段,而笔者认为,将这种需求用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加以实现,更要归结于部分人历史信仰的缺失,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不理解,及在精神追求方面的缺乏……

      “浙江横店斥资300亿引发口水战”的新闻才过去不久,近日太原市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又被媒体曝光,中国商家的山寨能力真令人咋舌,山寨历史文物的事件远不止这两件,早就全世界闻名,此次的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一点也不新鲜。

      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翻版历史文物的现象?表面上看,是人们的好奇心理,是商家的一种获利手段,而笔者认为,将这种需求用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加以实现,更要归结于部分人历史信仰的缺失,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不理解,及在精神追求方面的缺乏。

      这类事件造成的影响,绝不是“别上纲上线,大不了拆了”这么简单。这随意的一建一拆,其实是对某种文化的“亵渎”,即是对其载体(某一群体)极大的否认与嘲讽。我们可以看看,在这些山寨文物的新闻曝光之后,文物守护者、专家学者、特定群体的反映就可知晓:在听到横店圆明园即将完工并对外开放的消息时,一些专家激动地表示浙江横店影视城的“圆明新园”是对经典的圆明园的侮辱;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山寨“狮身人面像”,引起埃及文物部门高度关注,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等。

      这种情况还不是严重的,只是山寨制造者个人或单位要解决的纠纷和承担的后果而已,更严重的是这些事件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事件的关注度并不局限在一个特殊领域的狭小范围内,而是面向整个社会,造成的舆论压力和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就去年山寨埃及狮身人面像事件,绝对是中国国际形象的一个黑点,中国“硬件”实力不断升级,这些“软实力”也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其次,山寨历史文物如此稀松平常,大大降低了文物的格调、层次,在国内造成一种文化“混乱”“不正统”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对了解历史文化的积极性,降低了众人对重拾传统文化的信心,阻碍了传承、发扬中国文化的工作步伐。

      正因如此,我们对待山寨历史文物的态度,不能仅仅是不屑一顾,或者是把它当作一个笑话、一种娱乐消遣,而应该自上而下的重视起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