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文物大部被拆源于“卸磨杀驴”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马固村。其经历了当地拆迁后,只剩下两处建筑文物。针对媒体记者“不可移动文物为什么被拆迁”的问题,一名官员称:“政府在组织拆迁的时候不知道是文物,拆掉了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

      在笔者看来,此事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在文物保护上的“卸磨杀驴”心态:地方文物越多,地方政府脸面当然越光彩,有多少申遗式“保护”糅杂着地方官员政绩式思维和贴金的打算?而如今“说拆就拆”,这里面必然会有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小九九。

      征用了农村土地,可以变成房地产,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而不像保护文物那样是一个个“赔钱货”。征的地越多,农村变城镇就越快,越能给地方带来更多的收益,对于官员政绩也更有利。在保护文物和“房地产开发”之间,地方官员选择了更有利益可图的后者,而至于长远的文化传承、未来对不对得起子孙后代,已经不是这一任官员要考虑的事情了。今年4月2日,国家旅游局通报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阶段情况,各地共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此外,还有9个5A级景区被警告。在大力整肃旅游市场之下,一些著名景区景点被摘掉A级牌子,类似的如著名景区五台山被警告,这不正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管理思维吗?就譬如这些地方景区,在申报和设立“×A”级景区之时不也是“很积极”吗?但他们积极的目的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瞄准了政绩和利益去的,也无怪乎“名气”到手就开始提供劣质服务,甚至开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了。

      看一看那些上了“黑榜”的“×A”级景区,就能知道一些地方是多么利欲熏心,以及“牌子”到手之后为何“无所作为”了。好端端地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若干文物,在地方官员眼中“什么也不是”,说拆就拆,弃之如敝屣,是最典型的“卸磨杀驴”,也正是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不力、让文物屡遭破坏的根本性原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