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拆的是文物”的政府都知道啥?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马固村。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马固村有7处明清民国建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经历当地拆迁后,只剩下王氏家庙和马固大庙两处建筑。针对记者“不可移动文物为什么被拆迁?”的问题,峡窝镇刘姓官员称:“政府在组织拆迁的时候不知道是文物,也没有人告知是文物,直到拆掉了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据4月12日《法治晚报》)

      文物被拆的新闻屡见报端,河南郑州的马固村不是第一个,相信这也不是最后一个。每一次文物被拆,当地官员都会找借口推卸责任。峡窝镇刘姓官员就是其中的典型。政府不知道是文物,也没人告知是文物,拆掉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他的意思似乎这是农户给政府挖的坑,等政府拆迁时跳似得。最起码他认为自己是不知者不怪吧。

      不过,笔者认为刘姓官员的话站不住脚。当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县一级都设置了文物普查办公室,这一全国性的活动轰轰烈烈的搞了数年,而且峡窝镇石咀遗址还被列入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怎么同一时间普查出的这一千年古村落政府不知道呢?即使刘姓官员一人不知道,难道峡窝镇的官员都不知道?还是峡窝镇当时没有官员参加普查?

      而且,就算峡窝镇的官员不知道所要拆的是文物,难道他们在拆之前不对建筑的情况进行调查?最起码要与建筑的所有者进行沟通吧?并且就算镇政府的官员不知道,马固村的村干部们也不知道?还是村干部故意隐瞒?按理说镇政府的官员是最接地气的一级,怎么这么知名的古村落,峡窝镇政府就没人去过没人知道?还是说峡窝镇的官员们都高高在上,一身的官僚作风,都没有到过马固村?

      现实中,文物匮乏的地方,都想方设法往自己的家乡拽,以至于有的地方争孙悟空的故乡,有的地方争赵云的故乡,有的地方争武松的故乡,更有甚者,连西门庆这被人唾弃,虚幻出来的反面人物都有地方争,为什么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却放着实实在在的文物,这么不爱惜呢?不知道争西门庆的地方的官们,看到峡窝镇的所作所为会是怎样的表情?

      马固村7出文物中5处被拆,这也暴露出当初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不细致的问题。普查后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最起码应该对文物进行挂牌,就像保护古树名木那样。而且应该明确保护的责任人,确定拆除、重建文物的权限,以防止地方上为了经济利益,而对文物进行破坏或强拆。

      最后,笔者要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对于拆除文物的行为,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那是文物,都应该追究拆迁者的法律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