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文物保护有法难究

  文汇报:为什么近年来古城古镇重建之风愈演愈烈?

  谢辰生:破坏的根源就是一切向钱看,这个倾向现在是极端的普遍。

  保护古城其实都是有规定的。《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公布以后,一直到现在,经过几次修订,基本要求是没有问题的,都规定了什么情况该怎么做,什么不许做,什么是违法的,都清清楚楚。所以现在开发古城镇的模式本身就是违法的,他们搞的两个东西: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实质都是为了推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对文物保护来说是百分之百有害。

  所以对文物保护最大的制约就是经济利益。我一直呼吁要警惕两个东西,一个是文化产业,一个是旅游开发。我们必须科学界定文化产业的内容,比如文物保护是文化事业,不是产业,你把文物拿去经营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

  文汇报:现在的文物保护现状如您所说,“有法难究”。在很多地方,文物局都是弱势部门,怎么办?

  谢辰生:是啊,顶不住。如果把权力放在笼子里,真正能够依法办事,那就好办了,可现在有时候依法办不了事。比如我是文物局局长,可我们这个地方是书记说了算,你跟书记顶着,你明儿甭干了,怎么办?没法子。就是你敢顶,还真有你甭干了的情况,这问题就麻烦了。

  如果就古城镇保护征求我意见,我一定会说,一定要确认“曲江模式”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会说曲江这个案例是不对的,可是你必须提高到模式的高度,因为这个模式到处宣传,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事儿?

  文汇报:有人认为,中国历史建筑这么多,如果为了保护而不进行开发,可能在城市发展上会有问题?

  谢辰生:这是观念上的错误。必须认清保护就是发展,发展指的是全方位的发展,社会全面的发展才是发展,突出一个东西不是发展。经济是要发展的,但是其它方面不配合,经济也发展不好。我认为发展是几个方面的建设,你哪一个也不能去掉,否则你的发展就是畸形的。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发展当中具体项目是会出现矛盾的,那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

  比如北京要发展公共交通,地铁是第一位的,但你说为了让地铁穿故宫,拆故宫行吗?不行。因为故宫是世界的遗产,你地铁可以绕啊,那地铁就服从了文物保护。所以不是发展和保护有矛盾,而是具体项目上有矛盾。到具体项目上你就要权衡,重要的要服从更重要的。你看三峡,里头文物多了,全保护了,三峡别干了。可是我也不能让你把三峡的文物全弄坏了,我得发掘、保护、迁移,而你得给我经费和时间啊。还有最重要的不能动的文物,就是不能动。比如白鹤梁,你花多少钱也得给我弄,因为它动了就没有价值了。后来白鹤梁搞出来了,而且还成了亮点了。

  文汇报:一辈子都在保护文物,您认为文物保护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谢辰生: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清楚,要记住乡愁。人民热爱自己乡土的固有积极性,是可以通过文物调动起来的。很多时候还是人的思想有问题。为什么几千年中国能有今天,不就是靠传统文化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