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民曹:传承保护乡土文化的“活字典”
2015-03-05 15:58:43 作者:陈朝霞 来源:宁波日报 已浏览次
走进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村民葛民曹的家,立刻被码得半壁高、捆扎得整整齐齐的《宁波日报》等报纸资料吸引,再看屋内的两张长桌,上面堆放着各类文史资料,打开橱柜,看到的还是叠着齐整的资料。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农民的家。“村里的历史典故、民情世故等‘绝版资料’,问问葛民曹就知道,他是我们村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活字典’。”湖头村村主任葛更槐赞叹道。
今年68岁的葛民曹不善言辞,但说起本村的历史渊源滔滔不绝:“湖头村有着1700年历史,始祖是东晋科学家葛洪,葛洪后裔历50代繁衍,岔路镇已成为全国葛氏后裔最大的聚居地。”上世纪80年代,葛民曹从挖掘整理葛洪历史资料开始,转眼与本村历史文化的“对话”已过去30多年。
葛民曹从抽屉中翻出自己记录的100多本笔记本,内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村转业退伍军人登记、村领导班子沿续、党支部历届支委会换届登记档案,到近年来婚丧嫁娶记录、岔路镇地名普查资料摘录、村实施环境整治旧村改造记录等,堪称本村葛氏家族的“史记”。
葛民曹还保管着村族谱。多年来,除了在田间忙着家里的两亩地,他一有空就研究族谱,“我不搓麻将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他从中找到了先辈流传的“古训”,至今成为湖头村“廉孝文化”特色的依据流传;他还依据族谱线索,前后花了3年时间,找到了位于邻村上店村、墓主官至“提举”的一座宋代古墓,并会同当地文保员将之保护起来。
在葛民曹的柜中,珍藏着一本宁波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甬上风物——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宁海·岔路镇),其中98项非遗涵盖“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消费习俗”等15个方面,这些内容全部来自葛民曹的调查。
当初凭着一支笔、一本记事本,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上门调查的记忆,在葛民曹脑中已渐渐远去,然而,他对自己的初衷丝毫没有遗忘。翻开他2007年的一本记事本,只见最后一页赫然写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迫在眉睫”,后面是几个大大的惊叹号。对此,他表示:“村里有三分之一的非遗已经消亡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如果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
去年底,湖头村建起了文化礼堂,礼堂内成就廊、村史廊、励志廊、民风廊、文艺廊焕然一新,“这其中的资料是葛民曹整理的”。对葛民曹30多年如一日的文化保护传承之路,村支书葛民春非常感慨,“历史是一个村落的根脉,文化则是一个村落的灵魂。留住了历史文化,就是留住了我们的根和魂。”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