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壁画该如何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墓壁画,多发现于皇室贵族的高冢大墓中,绘于墓中的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的壁上。壁画内容大多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的理想,表达着生者的情感和死后对另一个世界的期盼,洋溢着对生命、对自然的肯定和热爱,闪耀着大唐文化浓重的人文光彩。唐墓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广泛,既有自然界的山水花鸟、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宫廷内苑、歌舞狩猎,还有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四神天象,加之有墓志作为明确的年代标志,因此,是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美学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陕西关中地区,是唐王朝的京畿所在,遍布唐代皇帝的陵寝和达官贵族的墓葬。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壁画主要来自于西安及附近墓葬揭取的20余座唐代贵族墓葬,所藏壁画1000多平方米,500余幅,仅一级品就有100多幅。壁画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状况之好,时间序列之完整,在全国都是绝无

 

  仅有的。欣赏这些珍贵的画面,观者都好像面对着由生动线条和缤纷色彩构成的百科全书,几乎可以破解所有关于唐代宫廷生活的难题。

 

  但是长期以来,唐墓壁画的公开展示一直是一个难题,主要是由于墓葬壁画的特殊结构、材质、展陈需求所决定的。将墓葬壁画进行展馆式展出就需要解决展出形式需求和保护需求两个方面要求。

 

  首先,墓葬壁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主要依附于揭取后制作的支撑体。由于揭取年代不同,支撑体形式多样,仅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壁画就有石膏、大漆木龙骨、环氧木龙骨、环氧铝合金、树脂蜂窝板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支撑体,其厚度、强度、可连接性也是不同的,要形成统一而可靠的展出形式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其次,墓葬壁画一般体量较大。例如懿德太子墓仪仗出行图高4.4米,宽2.7米,要解决如此大幅面绘画类文物的照明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对于如此大幅面文物展出的支撑形式也尤为重要,如若结构不合理,在长期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得壁画产生变形、空鼓,甚至断裂等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三,由于壁画本身是石灰质,其表面有矿物颜料绘制的图案,其背面有不同材质的支撑体,总体说来壁画属于复合型材质文物,其保护需求更为苛刻。壁画原地仗层为石灰质,但其本身钙化并不完全,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大部分壁画地仗层疏松,粉化严重,对环境湿度、降尘、臭氧含量异常敏感。壁画表面的彩绘层是壁画类文物所要展示的主要内容,也是壁画类文物最脆弱的部分。由于原颜料中所含胶质就很少,在千余年的墓葬环境中,粘接材料几乎消耗殆尽,轻微的表面气流扰动都会导致表面颜料层的剥落。

 

  最后,壁画类文物的展出还需很好的解决展出利用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彩绘类文物陈列展出需要均匀、显色性好的照明来凸显画面内容,而高显色性光源中所含紫外线和红外线对文物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再如,开放展厅中观众流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含量远高于文物库房,同时大流群众的流动造成温湿度的频繁变化,这些对壁画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种种原因使得长时期以来唐墓壁画只能深藏在库中。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时,曾在东展厅短暂展出过40幅面积较小的壁画,因保护条件有限,很快归入库中,再未做过公开展览。在本世纪初,陕西历史博物馆提出了建立唐墓壁画专题展馆的创新思路,并用了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一想法。唐墓壁画珍品馆的定位是一座集壁画收藏、保护、展览、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艺术展览馆。因此对展馆的壁画保护、展示形式等方面有一些新的做法。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