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陕西文物事业发展

  不断促进实践创新 努力传承中华文化

  ——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陕西文物事业发展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陕西视察工作。在13日至15日的行程中,他先后前往延安、铜川、西安三市,视察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川县梁家河知青旧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杨家岭七大会址、铜川照金革命旧址、西安明城墙及西安博物院。所到之处,习总书记对文化遗产、革命文物都高度重视和关切,在考察现场和考察结束时的讲话中对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今年一月初,新华社播发了通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中央媒体纷纷转发并配发评论员文章,陕西文物系统及时认真地组织了传达学习。时隔仅一个月,习总书记满怀激情回到家乡、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和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考察,一半行程和时间都安排在考察全国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文化遗产、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肯定鼓舞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陕北延川是革命老区,梁家河知青旧址位于该县文安驿镇东南大山沟里,从1969年1月开始习总书记在这里插队落户劳动生活了7年。这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里铭刻着知青生活的历程,这里凝固着知青成长的画面。

  13日,习总书记来到他曾住过的窑洞,看着一切如初的陈设,还有窑洞外墙上当年亲手绘制的宣传画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红字,勾起了他对青年时代的回忆。面对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他无比感慨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2014年陕西省政府将延川梁家河知青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文物保护原则进行全面维修。习总书记对梁家河知青旧址保护修复工作表示很满意。

  14日上午,习总书记来到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他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他在这里看得非常仔细、听得非常认真,当听完中央大礼堂建筑风格介绍后他说:“这个礼堂把西式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特色很好地结合起来,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创新。”

  习总书记非常细心,他走出大礼堂后抬头看着对面的山坡,特意询问山上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保护情况。得知近几年那里已经做了维修,陕西对此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他欣慰地点了点头。

  14日下午,习总书记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当年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区游击队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旧址。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15日上午,习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观看了西安都城变迁图、隋唐长安城模型、青铜器、汉唐金银器文物展、汉唐代表性雕塑和唐三彩文物展,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他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5日傍晚,习总书记登上西安城墙观看南门整体风貌,他抚摸着城墙激动地说:“城墙如此坚固、巍峨,很有古都气势。”随行人员介绍新中国建设时期城墙数次面临被拆毁,幸好每次都在市民、专家和领导的保护下幸免于难;特别是习仲勋三次保护西安城墙的事迹被老百姓广为传颂,从此陕西和西安历任领导对城墙保护倾注了心血。习总书记说:“这个传统要坚持下去。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

  西安城墙保护和改造工程采取了许多创新做法,建成了文物保护展示新体系,打造南门区域立体交通新程序,提升了护城河历史新风貌,形成最具西安文化特色新名片。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西安南门改造保护工程,并表示“就是要创新”。

  站在观景平台上,习总书记不由自主地为西安古城美景所感慨:“多美啊!西安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自信和幸福。”习总书记离开城墙时对陪同的陕西省领导说:“西安把城墙保护、建设和管理得这么好,我在这里过了一个很好的新年。”

  二、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要求指明了我们的前进方向

  15日下午,习总书记主持会议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是他讲话五部分内容之一,这部分的众多内容讲到陕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和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习总书记还在讲到陕西经济、农业、民生、党建等其他四个问题时,仍不时地例举了大量相关的陕西历史文化和延安精神、革命传统。

  习总书记对陕西历史文化非常熟悉。他说:“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有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新形势下,要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建立‘三个自信’同时还要加上‘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对如何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要求。他说,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比如司马迁《史记》、班固的《汉书》中所凝结的先人智慧,对今天治国理政有不少启示。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班超平定西域、玄奘西行等历史故事,对推动同中亚地区交流合作很有帮助。他还引用古人“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来说明发掘和利用工作做好了,才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习总书记要求陕西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不要搞偏了,如果搞成豪华游、休闲游、吃喝玩乐,那就南辕北辙了。

  习总书记对陕西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说,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传统风貌,不能随意占用和损坏,也不能以保护为名大拆大建。这方面要严格制度、严格把关。对被破坏的文物,要组织抢救和修复,但也要防止一些所谓仿古活动对文物的破坏。对文物盗窃行为,要严加防范、严厉打击。

  三、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明确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习总书记在陕短暂的考察中,就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做好革命旧址保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作出重要讲话,为陕西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各项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增添了强大推动力。

  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更加增强了陕西文物工作者做好文物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将把学习好贯彻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在学习贯彻中要理解好领会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把准方向,把他对陕西文物工作的肯定作为鼓励和鞭策,把他对陕西文物工作的要求作为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遵循,把他对陕西历史文化、文化遗产的战略定位和精辟论述作为做好文物工作重大意义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增强习总书记对陕西文化遗产、革命文物保护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切实肩负起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祖先在三秦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国务院提出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陕西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更加深远、责任更加重大。当前我国处在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尤为紧迫。

  当前,陕西文物系统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扎实”重要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凝心聚力抓好落实,开创全省各项文物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学习和研究历史文化,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好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严格制度、严格把关,切实保护好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要充分认识陕西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文物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加强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利用的制度建设,担当起为祖国保护好文化遗产的重任。其次,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努力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第三,要不断推进文物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发掘利用好文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坚持陕西文物保护“四个结合”理念,积极推动汉唐帝陵、都城遗址为重点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要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博物馆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夯实安全基础,确保文物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安全。

  作为陕西的文物工作者,要在国家大局中找准文物工作的正确定位,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工作重点,要在2015年工作谋划中明确方向;要结合工作努力加强对陕西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要用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融会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去。

  今年正处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和在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以更加开阔的思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迎接“十三五”的到来,为实现文化遗产强省和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