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清代官塘桥复建完工重见天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日,一座净跨4米、长达12.25米的古石桥——镇江官塘桥,揭开其神秘面纱,出现在镇江人面前。到场的镇江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张小军处长告诉记者,当时官塘桥是进出镇江南大门的唯一通道,就像是今天旷阔的镇江官塘桥路。宋代至民国时代,如今看来十分狭窄的官塘桥,东西两侧均为高山,现在在现场看到的官塘桥南北两侧的石板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就是踩着它们进出镇江城。而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还曾在桥上发生过激烈的阻击战,在现场发掘出了大量的子弹壳,目前刚刚入选镇江市第八批文保单位。

      “现在官塘桥路上跑着的数不清的汽车,就像是当年在官塘桥上经过的老百姓”,张小军处长告诉记者。官塘桥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路以东,镇江四明河以西,春兰厨房设备制造厂以北。原为建筑垃圾覆盖,2011年12月,因场地清理,桥面露出,部分桥体石料被破坏。后经过考古工作发现清代光绪年间重建官塘桥,晚清及近现代道路等历代道路遗迹。

      官塘地名最早见于宋《嘉定镇江志》:“官塘在城南八里”。清《乾隆镇江府志》记载:官塘桥在长乐乡。清光绪《丹徒县志》云:官塘桥在城南十里,为城南驿路。《镇江地名录》云:“官塘始于唐“。说明官塘桥由来以久,最早不晚于宋。官塘桥跨四明河支流,由于解放后80年代水利建设,官塘桥段改道,官塘桥遂被废弃,又由于官塘桥路西移,石板路亦被废弃。路、桥、河渐被侵蚀,终至河道被填,桥及道路被埋。此次发掘重现官塘桥,证明官塘桥一直存在,道路形成可能早于北宋。

      张小军介绍,官塘桥主要由桥体、驳岸、埠头等组成。桥体为单孔石拱桥,拱面为略大于半圆的马蹄孔。净跨4米,净矢高2.42米。纵联分节并列式。拱券石厚0.18米,拱券顶用楔形条石封固,上部再铺桥面路石。整座桥形坡度舒缓,以利交通。桥长约12.25米,原桥边券拱石块题刻“光绪乙未年孟冬月重建”。板儿桥一对石狮头保存相对较好。官塘桥体上原亦有一对石狮头,与现存之板儿桥一对石狮头类似,可惜后期被破坏,残存痕迹明显。桥上原应有栏杆,因在桥面东南边石上现存有榫眼一个,应为安放栏杆所用。

      此外,现场还有驳岸二处,位于桥东河南岸一处,紧接桥体,略呈弧形,向东南延伸。另一处位于桥西河北岸,紧接桥基础,向西南延伸,由块状青石垒筑而成。埠头一处,则位于桥东河北岸,紧接桥基础。底部为乱石,最上铺放长方形条石两块,建筑不规整,应为后期群众临时铺设生活使用。

      记者了解到,现场出土遗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河道中出土,一部分为历代道路出土。其中河道出土较多。在清理完现代垃圾后,在桥下河道中出土了铜质、石质、陶瓷等。其中,铜质有铜钱、铜元、子弹及子弹壳等。铜钱有大小两种近百枚,均为清代,可辨识的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道光通宝等。另外还出土日本宽永通宝、越南光中通宝。铜元有清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民国铜元。瓷器则有有青花、白瓷等,器形有被、碗、盘、碟等生活类型,最早为清晚期,均为碎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官塘古桥的南北两端,分别有两条和一条的石板路。张小军说,这三条石板路可了得,官塘桥一直是历代以来丹阳及上党等东南方向进入镇江的要道。过官塘桥后上北侧的石板路,沿石板街、经三里岗、东鸿鹤桥(孩儿桥)、岗子下、虎踞桥经南门虎踞门就可进入镇江城区。而出城时,过官塘桥后经南端的两条石板路,则可分别去往丹阳,另一条则可去往镇江上党乃至通往上海等地。

      而官塘桥作为唐宋以来镇江东南出入镇江城的主要道路,也是官塘桥地名之由来,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显示了官塘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镇江官塘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更新的文化内涵。此次发现的清代官塘桥虽部分遭破坏,但桥体保存完好,历经百余年,岿然不动,风貌犹存。南北两侧道路保存基本完好,格局清楚。历代道路时代清晰,叠压有序。

      事实上,官塘桥还是一座“英雄桥“。昨天到场的镇江资深文保工作人员华夏告诉记者,经他们考究和走访当地老年人,得知官塘桥原本还是一处驿站。以桥为中心,前后还是个有”城门“的一个完整区域,紧要时刻两边大门一关,任何人都进出不得。而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经丹阳一路烧杀准备冲进镇江城时,在官塘桥遭遇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阻击,为此打响了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阻击战,而日本鬼子一度就被堵在官塘桥外。

      “古桥遗址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的子弹壳”,华夏说,这应该也是那场血战以及官塘桥是一座”英雄桥“的另一佐证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