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遗址 都是一本“史书”

      有人问过我,挖掘一个都城遗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发现当时城市的规划布局吗?我想确实如此,我想得到的就是这么一张城市平面图。一座都城是一个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从这个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历史的变化。看到这个王朝与之前有何不同,又怎样对之后的王朝产生影响。从目前的发掘研究来看,汉长安城遗址至少在5个方面对后世都城、城池的修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是“崇方”和“择中”,城内建筑的“轴线”布局,南宫城北市场的“面朝后市”,还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宗庙、右社稷类建筑的“左祖右社”等。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

      大遗址往往是地上生机全无,地下气象万千。像汉长安城遗址这样的都城遗址考古,将会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其实只揭示了汉长安城的“冰山一角”。虽然都城考古不像陵墓考古,集中出土一批文物,可以马上轰动、引来很高的关注度,但它是一个朝代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对汉长安城遗址的研究,如同对庞贝遗址的研究一样,可能会长达数百年,需要我们几代人付出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刘振东

      每个大遗址都是一本可以不断读出新故事的“史书”,都是历史的宝藏。从长远角度来讲,大遗址将为周边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带来地区相关产业的强大发展后劲。根据国外经验来看,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这种“断壁残垣”式的大遗址虽然景致不如一些自然景观,但其历史文化价值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从这一点来看,大遗址的旅游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递增,这种长远的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

      不能简单地用利用和开发的价值,来评价大遗址保护的价值,我们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利用和开发好大遗址,但是我们有一个底线,就是把它保护好,不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遭到破坏。汉长安城是目前所知的大遗址中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比秦始皇陵兵马俑还大了20多平方公里,且基本坐落在城市中心,如果不搞好保护和利用的综合考虑,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的关系,可能就是两张皮,就无法调动地方搞好遗址的积极性,也不会对人民群众有吸引力。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

      陕西拥有大批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和众多的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陕西充分利用这两方面的优势,积极倡导对大遗址保护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多年的努力,陕西已经在大遗址保护的模式和方法上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一些保护工程成为国内遗址保护的典范,比如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陕西的大遗址是全国、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陕西的大遗址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