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近日,《福建日报》重新发表了2002年习近平同志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序言中谈到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引发文物界乃至文化界的热议。

      在这篇文章中,习总书记向大家介绍了福建的福州、泉州、漳州、长汀这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福建省内的许多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戚公祠、马尾昭忠祠、林文忠祠、开元寺……这些古建筑无一不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需要后人好好保护、珍惜。

      的确,正像习总书记所说,“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放眼全国各地,这几年来,在对待文化遗产方面,不少地方越发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态度。一方面,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对文化的敬畏,一些地方的一些历史文化核心地段、历史街区等在基础建设中受到了很大威胁,甚至很多历史古建筑、历史文化名街在城市改造、危旧房改造中被拆毁,失去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另一方面,当今许多地方在gdp崇拜下,花巨资大兴土木、大造“假古董”和“假文物”的现象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毁古、“真文物遭殃”而“假古董吃香”的畸形文化现象。

      这样毁掉古建筑的结果,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被滥加改造;一边却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改造”,历史和文化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又从何感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古建筑凝结着一个时代的精神、理念、思想和信仰,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我们要保护好这些遗产的“灵魂”,还要从道德、情感层面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我们未来要做的是,继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法规、保障机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预警系统,规范设施建设,提升利用质量和水平。文化遗产是人类的遗产和财富,让文化遗产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造福人民,这才是我们需要彰显的文化责任,是我们宏大的文化理想所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