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文保工作:正发起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回归活动
2015-01-19 17:11:18 作者:项江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已浏览次
让文物焕发神彩
延续了七年,没有让人看淡;虽然专业,却不令人陌生。
1月17日,在“第七届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上,300余名与会者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让与会者倍感振奋。
民族文化基因的自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理事长张柏表示,文物保护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与时代的要求还有距离,不重视文物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不少历史文物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罗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话,表达了人们对城镇化的关切;“让文物活起来”,更反映了人们希望传承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声。
文物的损毁破坏与保护并存。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物的珍爱便不仅是经济价值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自重,保护也将逐渐转变为文化自觉。但这一转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保护古村落的大国文化胸怀
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速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与挑战。
为记录历史,交流经验,基金会经过一年努力编纂的首部《中国古建筑行业年鉴》日前正式出版。据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安然介绍,年鉴由政策法规、工程名录、设计案例、资质名录五部分组成。设计案例收录了革命旧址、壁画彩塑、寺庙、古建筑群、古民居等16项,工程案例收录40项,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相关依据,成为社会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认为,该年鉴对于有效保护、修缮古建筑起到积极效果,但对失败的案例也应予以重视。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调查,在2012年4月之前的十年中,我国“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保护传统村落已迫在眉睫。自2012年4月始,我国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工程。现已公布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2555个村落入围。在颁奖后进行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这一政策行动体现出了一个文化大国的眼光、气魄、决心和科学的态度。
以文物为载体加强交流互鉴
“我反对在‘利用’上做‘经济’文章”。在新中国文物事业岗位工作了65年的谢辰生先生旗帜鲜明地表示,“让文物活起来”首先在于科学研究,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而不是用来开饭馆、建会所,追求资产化经营。基金会传统手工艺保护专家吴发荣认为,有些“非遗”文物仅在博物馆中展示是不够的,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熏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传承的应有之义。
咸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成岗认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公布意味着大规模修缮工作会接踵而来。应建立科学的维修机制,使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从抢救步入常态化轨道。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认真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以规划引领保护工程的实施;第二,通过立法保护古村落本体及周边自然环境;第三,严格资质审查和队伍培训,保证古建筑保护工程的质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