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侯发现朱熹弟子墓 其墓碑被村民当作井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山先生的墓坐落在闽侯竹岐一座大山里,由于墓碑缺失,之前一直无法考证墓主人是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块墓碑,曾被村民拿去当作井栏

 

      宋代儒学大师——北山先生的墓碑,被村民当作井栏二十多年,也让这座古墓隐匿了起来。12日,记者从闽侯县博物馆了解到,古墓墓碑已经找到,博物馆和村里共同恢复了古墓的大致范围。

 

  据悉,北山先生名为陈孔硕,是朱熹嫡传弟子。福州响当当的芙蓉园,第一任主人就是北山先生的儿子陈韦华。

 

  半山腰发现墓碑

 

  “这座宋代古墓在道光年间的《福建通志》、民国的《闽侯县志》上,都将地点记载错了。”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告诉记者,上面记载陈孔硕的墓在闽侯南屿龙泉村,其实这是他儿子的墓,他的墓应在闽侯竹岐半岭村。

 

  12日上午,记者来到半岭村,村支部书记黄宗明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偶然在半山腰的水井边,发现了北山先生的古墓碑被当作井栏。随后让村里老人上山慢慢辨别,终于找到了北山先生的墓。记者看到,古墓刚刚整修干净,墓碑被重新立在墓前,上刻“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奉旨重修宋先儒太子太师北山陈先生之墓,十六世孙堂立”。曾馆长说,这座宋墓原来规模很大,相当于一个大型墓园,清代官方还专门修缮并立碑保护,可见对北山先生的重视。

 

      儿子曾任南宋大学士

 

  记者了解到,道光年间的《福建通志》、民国的《闽侯县志》上记载的宋代古墓,其实是北山先生儿子——陈韦华的,朱紫坊的芙蓉园正是他的府第别馆。陈韦华1179年出生在侯官县。因父亲是朱熹的嫡传弟子,陈韦华11岁初见朱熹,朱熹出联考他,上联:“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陈韦华马上应对:“万古阳鸟,破烟云而东出”。朱熹听后十分惊喜,对孔硕说,“令郎气象不凡,前途不可限量也。”

 

  曾江馆长介绍,陈韦华一生抗金、平乱、赈灾,朝廷有难,都少不了他治国平天下的身影。嘉定十五年(1222年)大破金兵。历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等。82岁高龄还出任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府,在任八个月。83岁逝世,墓葬就在南屿双龙村附近,现在石翁仲、石兽等都保存完好。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