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无国界的古迹刻字
2014-11-26 10:21:30 来源:吾谷网 已浏览次
据港媒报道,在意大利罗马,一名俄罗斯游客在著名景点斗兽场的墙上,刻了一个英文字母“K”,保安人员发现后将其抓获并送上法庭,该游客被罚款2万欧元,另判监4个月获准缓刑。
那些文艺青年们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必然需要铭刻一下。有的人选择了摄影留念,有的人却选择了在旅游景区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犹记得关于景区古迹刻字最激起古人热议的是在去年,一位中国游客自驾游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甚至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人肉“题名者”的风波。
这一次,罗马斗兽场里的那个英文字母“K”,或者最让大家觉得松一口气的就在于,还好不是咱们自己人干的。但是,如果因此 而感慨,这所谓的出行陋习,不分国界,似乎并不甚恰当。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人似乎真的很热衷于出游的时候留下“墨宝”。就连故宫也不能幸免。“今日,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故宫的微博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条微博,引来众人关注。原来,故宫工作人员在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颜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上,随后立刻引来“骂声一片”,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此人。
还记得吗?此前网络上那个“最牛请假条”的新闻,领导看到这个请假条,批假的时候,特别写下了“文明出游,不给国人丢脸”字样。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声的讽刺?当然,这刻字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几乎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寺庙道观,只不过要么其是历史名人,要么其书法优美,要么其意境高远,所刻之字反而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流风遗韵之下,中国普通民众也养成了刻字的习惯,只不过所刻内容,大多学孙猴子的“到此一游”。
古代为什么没有乱刻乱画?可以想象的是,古代中国百姓识字率低、出游机会少,在景点上刻字自然也不算严重。今则不然,因为教育普及、交通发达、出游便利,以及缺乏对文物的敬畏心等缘故,使得中国普通民众不但在祖国的旅游景点留下“墨宝”,而且甚至一路刻到国外。
据悉,这是今年以来在古罗马斗兽场被发现的第五起外国游客破坏古迹事件。今年早些时候,一名45岁的澳大利亚男子和他12岁的儿子在斗兽场墙壁上涂鸦,留下两人的名字。另外,一名来自加拿大的青少年被发现企图偷走斗兽场里一块砖头,还有一名巴西的青少年也被发现有同样的行为,已经遭到起诉。意当局对游客破坏文化古迹的行为高度重视,一旦发现都会予以严肃处理。统计显示,从去年至今,当局针对破坏古迹行为处以的罚款总额已经达到数十万欧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