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宝云阁展出复位后缺失两托 园方称在做研究
2014-10-17 11:09:26    作者:崔毅飞 耿学清    来源:法制晚报    已浏览次
      
图为宝云阁正门的铜联,上联底部和下联顶部各缺一枚如意托(画圈处)

图为楹联“缺托”处还捆着铁丝

图为楹联“缺托”处还捆着铁丝
      颐和园内的宝云阁铜殿是我国“四大铜殿”之一,其上悬挂的一副铜铸楹联可谓精美绝伦。但文物爱好者近日发现,从园博馆借展回来后,用来装饰楹联的如意托少了两枚,代替以铁丝捆扎,看上去十分扎眼。
      探访 铁丝捆铜联 如意托少俩
      记者昨天在颐和园万寿山附近看到,宝云阁铜殿的柱子上挂着一副铜铸楹联,上书歌颂佛法的“慧日杨辉千界晓 慈云垂润万方春”。楹联上雕有升龙、祥云等图案,连匾钩两端都有龙头装饰,其铸造精细度甚至超过铜殿本身。
      按文物爱好者“颐和吴老”的指引,记者注意到两块楹联均以细铁丝绑在柱子上。古铜色的大殿看上去硬朗厚重,而亮银色的铁丝与铜殿的整体色调格格不入。
      “颐和吴老”介绍,原本每块楹联上有一枚铜质如意托悬挂,下面有两枚如意托承托。从他提供的资料图片中能看到,两块楹联共配有六枚如意托。如今,上联底部和下联顶部各少了一枚如意托。
      回应 俩“托”在做研究 铁丝以前也用过
      记者上午从颐和园管理处了解到,宝云阁的这对楹联曾于2013年5月至11月,借展中国园林博物馆参加《北京皇家园林专题展》。借展程序及管理严格履行国家文物管理规定的申报与审批手续,楹联借展后于2014年9月16日归位。
      http://d4.sina.com.cn/pfpghc/e468c6e8eb63405b9f9c1da091b7d5ef.jpg
      宝云阁楹联与建筑本体有6个如意托起装饰美化作用,托头建国前已丢失,建国后又添配。目前两处缺少的如意托,作为“颐和园匾额楹联研究课题”的样本正在研究,所以此次未安装,两个如意托仍在颐和园库房中完好保管。
      对于铁丝捆扎楹联的问题,园方表示此前也使用过。“因为楹联比较重,出于稳固的需要,下一步将进一步把外覆固定物美化”。
      背景链接
      宝云阁铜殿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一座全铜铸造的仿木结构佛殿。它通高7.55米,重207吨,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现颐和园)时无法烧毁它,是园内仅存的几座建筑之一。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连门窗也被劫运到海外。
      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将十扇铜窗购回并捐赠给我国。1996年又由法国送还铜窗一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