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申遗岂能一申了之

      据媒体报道,2014年9月27日,今年刚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京杭大运河,嘉兴长虹桥段,水葫芦大量繁衍,远远望去河道已经像是一片湿地。各种水生植物堵塞河道,严重影响了各种船舶的航行安全。刚成功入选便遭遇“水葫芦门”,当地政府对运河申遗成功后的的保护究竟如何可见一斑。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在注重生态发展的今天,水葫芦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

      具有如此严重危害的水葫芦怎么就出现在了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久的运河之中呢?显然,症结不在水葫芦,而在当地政府在嘉兴长虹桥段运河成功入选后,便疏于了对运河的保护和管理,导致“水葫芦门”的发生。这种仅仅注重申遗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一旦申遗成功便不闻不问的急功近利似的对文物保护态度,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深思。

      文物保护不在一时而是一世,甚至几世的人为之付出努力。作为文物保护主体的政府机构,更应该自觉主动的担当起文物保护的责任。虽然说申遗可以提高当地知名度带来实际收益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对文物的保护,从而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但若是过于注重前者,注重申遗得来的名气为当地填光加彩,这样的保护只能说是形式重于内容,对于保护文物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于对珍贵文物来说是种灾难。

      就拿此次发生“水葫芦门”的嘉兴长虹桥段运河来说,仅从报道来看就可以看出导致此次事件的原因是水质污染所致,若是究根刨源则很容易找出水质污染究竟是临河企业私排污水、还是污水泄露等原因造成的。总之,不论原因是什么,当地具备对运河有着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肯定脱不了干系,一定是有责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疏漏的问题肯定是有的了!

      近年来,申遗可以说是一个很热的词,我国各地也都热衷于以此来提高城市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知名度。但是,如果仅仅将申遗的文物当做一张牌打来打去,而不注重文物的长期保护,对于当地的文物来说与其说是福不如说是祸。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全社会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