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遗址被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晚,万聚庄村万吉路十四条,飞机窝已被拆除,现场只剩一片废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吉路十四条内,拆除前的飞机窝。 

      “和这飞机窝当了几十年邻居,没想到说拆就拆了。”前日中午,家住大兴区旧宫镇万聚庄村的村民发现,文化大院北侧,轰鸣的工程车将一处拥有数十年历史的飞机窝拆除。村民称,旁边另一处飞机窝半个月前也被拆除。

      据了解,飞机窝是日军占领北京时建造的飞机掩体,已有七八十年历史。

      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座飞机窝属于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已责成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进行查处。

      两处飞机窝相继被拆

      昨日下午4时,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到达位于万聚庄村万吉路十四条内的飞机掩体处。

      从胡同口向南走约50米,一片百余平米的空地上堆满石板、砖块、碎玻璃及一些生活垃圾。空地凹于地面约半米,周围留有高约一米的水泥围挡,还有部分树枝被折断的小树。

      “昨天中午来拆的,不知道哪来的人。”万吉路十四条内一居民称,他6年前搬到万聚庄村,当时飞机掩体就存在,“听说日本鬼子侵略时建的,没拆以前跟旁边的平房顶子差不多高,是个半圆形的房子,还有一个门和两个窗户,平时锁着。”

      该村民说,近段时间,不少人来这打听飞机窝,“具体哪个单位拆的我不知道,东边的那个拆得更早。”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万聚庄村委会东侧胡同内的另一处飞机窝。由于拆迁,胡同的铭牌已消失不见。原飞机窝所在地,连同原本建在胡同两侧的简易房均已被夷为平地,胡同两侧堆满碎砖块、沙土和生活垃圾,仅余一条宽约1.5米的小路。

      “这边原来都是出租房,飞机窝就在里面,现在都拆了。”胡同口一居民介绍,大约半个月前的一天早上,一拨人开着工程车将半圆形的飞机窝拆除,“原来飞机窝里还住人呢。”

      区文物所到现场调查

      昨日下午4点半,万聚庄村委会大门紧锁,记者敲门多时,但一直无人应答。

      大兴区文物所工作人员称,相关负责人已到拆除现场调查。

      昨晚,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了解飞机窝被拆除的情况,两座飞机窝属于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大兴区高度重视,迅速责成文物执法部门和属地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飞机窝被拆一事展开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进行查处。

      村民盖房“窝”上取土

      万吉路十四条内,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介绍,从搬进万聚庄村至今,她已在飞机窝旁生活了40多年。

      “飞机窝比我年龄还大呢,我1970年搬过来时,这四周是个大院,里面是部队的仓库,后来变成村大队,周围都建起了平房。”老人回忆,飞机窝呈半圆形,与四周 的黄色尖顶平房高度相当,朝北有一扇门,门两侧各有一扇窗户。“原来飞机窝顶是平的,盖着厚厚一层黄土,上面还有树,村民们盖房子都从飞机窝顶上取土,慢 慢地露出了圆顶”,“放暑假的时候,小孩就在院子里跑啊,玩啊,爬上爬下的,虽然门锁着进不去里头,小孩还是喜欢在这玩。”

      老人说,现在望着飞机窝被拆除后的废墟,心里挺不是滋味。“今天上午有个小伙子来拍照片,我说你是记者吗,他说不是,小时候经常在飞机窝旁边玩,现在没了,来拍照做个纪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