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吴中坚守的历史使命
2014-09-22 18:27:49 来源:现代快报 已浏览次

明月湾被誉为太湖上的一颗文化明珠

明月湾古村中的黄家祠堂

古朴宁静的小巷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
吴中,有太多故事耐人寻味,有太多古迹值得寻访。散落其间的古村落,如同遗珠般,更是为吴中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历史上,吴王夫差携西施来此避暑、赏月;风流天子、千古一帝乾隆在此金屋藏娇;金兵南侵时南宋高官显贵于此隐居生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此写下很多诗篇……
对吴中来说,古风古色的传统村落,既是历史馈赠给她的瑰宝,又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
“吴中文物保护单位是天工赐物,是宝贵财富,是吴中太湖旅游5A景区的金牌珍珠。不仅要保护文保,而且要利用文保,成为旅游得力的资源。”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在接受现代快报专访时强调说。
现在,吴中正在与时间赛跑,倾全力保护彰显着人文气息的古村落。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王家言 陶魏斌 毕良宇
古村落保护:吴中肩头的重担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皮日休到西山祭祀水神时,作此诗篇。
明月湾,隶属吴中区金庭镇,坐落于太湖西山岛最南端,相传因2500年前吴王夫差携西施到此赏月而得名。目前,村内保存有明清建筑20余处,面积约20000平方米。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1200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乾隆年间的石板街沧桑厚重,粉墙黛瓦的明清古宅别具韵味……走在明月湾,扑面而来的皆是这个古村落原汁原味的古朴气息。
而为了维持明月湾原貌,吴中区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金庭镇文体中心主任邹永明见证了明月湾保护的整个过程。
“2000年西山镇(今金庭镇)开始对明月湾古村进行有计划的保护,并于2003年委托南京工业大学做了总体规划设计,2005年我们展开了全面的保护整治工作。”邹永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到目前为止,他们完成了古村入口处的民房拆迁、三线入地、场地绿化等工作,并修复了黄家祠堂、明月寺、礼和堂等约7000平方米的古建筑,对于与明月湾风貌明显不符的现代房屋,采用“穿衣戴帽”的方法进行了立面改造。
如今,明月湾恢复了当年的风采,并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去年明月湾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收1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吴中,像明月湾这样的古村落还有很多。2005年苏州市公布的首批14处古村落和60处控制保护建筑中,有11处古村落和59处古建筑位于吴中,且都集中在太湖之畔的东山、金庭两镇。
目前不少古村落仍处于“风雨飘摇”中,而基于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古村落的开发保护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可见,压在吴中肩膀上的重担显然不轻,而吴中丝毫没有懈怠,一直在古村落的保护之路上探索着。
注重规划 不吝钱财
乾隆金屋藏娇的敬修堂,至今仍住着90多岁的戚奶奶。
采访当日,恰巧来了两位年轻小伙,于是戚奶奶当起了导游,热情地向两位游客介绍起这座古宅的历史。
村里人对古宅的热爱还可从另一件小事中流露出来。当记者来到一处堆满柴木的古宅时,村民特地跑过来嘱咐记者不要点火,以免烧毁古宅。
东村,这个有着30余处古建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多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摇摇欲坠,而村民们更是热切希望政府对此赶快整修。而今,他们终于有了盼头。今年,金庭镇正在开展《东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望年底开始修复工作。
对古村落的保护,吴中可谓不遗余力。
这首先体现在规划上。对于每处古村落,吴中皆谨慎对待,总是规划先行,精心设计。早在2007年,吴中区便已编制完成区内11处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规划,以确保开发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资金支持上,吴中也毫不吝啬。拿明月湾来说,自2005年至今,当地政府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古宅的整修、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近年来,吴中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古村落的修缮保护。同时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吴中区古村落保护贷款贴息和经费补助办法》和《苏州市吴中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对全区古村落、古建筑实施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贷款贴息和补助奖励,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闯出了一条新路。近三年,政府用于补助奖励金额近1000万元,先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古村保护达3000多万元。
突破资金瓶颈 引入民间资本
在古村落的保护过程中,资金匮乏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难题。
古村落保护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工作,且资金需求大,单靠政府的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引入民间资本开启了吴中古村落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
其实,早在2005年苏州就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古村落保护文件—《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首次允许以股份制形式对古村落进行保护、经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古村落保护。抓住这一机遇,吴中区于2006年成立了苏州太湖洞庭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有着“太湖第一古村落”之称的陆巷古村便受益于《办法》的出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保护,大力鼓励业主修缮古民居,同时将这些古民居纳入古村旅游公司,实行门票分成,不仅让古民居业主得到了实惠,而且省去了政府的修缮费用。
同样,市级文保单位仁本堂也是通过这一模式得以修缮。2006年,金庭镇引进民间资本,由苏州的一家民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对位于堂里古村的仁本堂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整修,修复古建筑4000多平方米,并增加了一系列的古建筑保护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于2007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东村著名的徐家祠堂亦是由投资单位出资500多万元实施抢救修复工作的。
目前,金庭镇拟将国有、集体以及农户原有的房产经评估作价备案,待时机成熟,成立股份公司。对于农户私宅,金庭镇一方面由政府出资修缮,另一方面,为确保村民利益,前期采用租赁的方式试行保底分红,待盈利后,实行按股分红的经营机制。目前明月湾向村民租赁的开放古建筑包括敦伦堂、礼和堂、瞻瑞堂、裕耕堂4处,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4万元。
今年7月,吴中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联合公布的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吴中的陆巷、三山、明月湾、东村四大古村入榜,且独占了江苏省全部名额。无疑,这给吴中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