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设文保专项资金 文物将“应修尽修”

      今日议题

      从今年起到2018年,广州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6000万元,建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争取5年时间基本实现广州文物“应修尽修”。广州市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请示》。据透露,将在明年6月前建立全市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包括历史建筑在内的文化遗产信息都会上网,供公众查询。

      专项资金中明确,每年拿出2100万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这对私人业主们是一个佳音。此外,还将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对文物保护义务人或者产权人是否履行义务进行监督。

      据悉,广州以立法形式明确设立文保专项资金的做法领先全国。

      三员议事

      有时,有钱还不如没钱

      特邀议员

      林琴西

      保护文物有几难?第一当然是资金筹措难,其次是维护保养难,第三是“修旧如旧”难。

      如今政府拨出了不少资金,保证“应修尽修”,这对于戴上了文物帽子的房屋来说,不啻是一个福音。但接着的问题,就是要警惕修整性破坏——不排除有这样的业主,拆旧改新,搞得面目全非,这样的话,有钱还不如没钱呢。

      “数字化”的文物保护

      特邀议员

      何龙

      所谓文物,都是有历史的物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保护文物时,只能用“历史的办法”。实际上,现在的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在数字化,建立全市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就是让文物保护与保修数字化。这可以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棒、丢三落四的缺陷。而且把这些信息放到网上,既有据可查,也可让保护文物的热心者参与其中。

      用现代技术保护历史文物,这是今天嫁接昨天的范例。

      “应修尽修”理所当然

      特邀议员

      小乔

      盛世修典,修缮古迹文物,经历了发展的冲动后,广州重回保护的理智。

      之前即有报道称,海珠某祖屋列入文物范畴,年久失修几至倒塌,政府说没钱,私人无权修,要找家有资格的装修公司,都搜寻无门。有此专项资金后,于私人业主或许是一个佳音。理论上说,既然是你划定的保护范畴,那就应该你先尽到保护的义务,不可能你保护我掏钱吧,因此“应修尽修”理所当然。在对产权人进行监督的同时,更应该对政府的保护义务有更透明高效的公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