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改造和艺术实践擦出火花

      十几年来,深圳艺术家应天齐一直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城市改造问题。接下来,他的艺术触角将伸向他的安徽老家,在芜湖古城的保护改造过程中实施一场行为艺术。该活动将于9月中在安徽举行,近日他与记者畅谈他的创作理念。

      作为在芜湖出生的艺术家,应天齐从2001年起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政府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的策划、顾问,制定了古城保护、开发的最初定位策略。2011—2012年他通过芜湖古城这一个案,创作了诸多当代艺术作品,反映自己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历史、遗存遭遇现代化境遇的文化思考。他带着这些作品参加了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和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国际、国内文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应天齐此次项目的重点部分,是发动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各时代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这些砖块将重新用于古城建设之中。市民还可以拣寻一块不可用的断砖、残砖,用专用笔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拣砖日期,应天齐会将这些签名古残砖制作成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活动现场还备有电话亭话吧,拣砖者可自由进入话吧发表感言,这些感言和录影将由艺术家制作成dv作品,作为该项活动的永久纪念。

      目前芜湖城市中心有占地31公顷的芜湖古城原址,依然保持着宋代的城市建制,这在建筑学上非常难得。但是,其中有近15公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和违章建筑,这些都是芜湖古城需要“改造”的对象。应天齐告诉记者,改造将遵循“保护,复建,重建,再生”的原则,芜湖古城历经从汉到宋、明、清、民国的发展,对不同历史的建筑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他认为,古城改造应该在建设中强化文化意识,注重历史现存和历史文脉,根据不同的遗存现状深入研究,使得遗存得以真正保护。更重要的是,让这一代人的文化思考和时代印记包括对遗存的珍重注入到古城的建设之中。“保存历史的记忆,重建古城,让古城焕发新的生命,是我这个艺术计划的主导思想,也是古城改造策划、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