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加强文物修复挽救工作
2014-08-29 08:51:02 来源:新疆日报 已浏览次
地处东天山北麓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采取强硬措施,边挽救、边保护、边开发,使一些古遗址、古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巴里坤古称“蒲类”,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享有“草原明珠”“丝路重镇”“西域名城”之称。它历经千年的沉淀,庙宇冠全疆,教育、文风甲全疆,成为西域历史文化、军事、商阜和宗教发展史上的神圣之地,也被史学家誉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早在唐朝景龙4年,唐王朝便在西域驻扎了三支常备军,其中一支(伊吾军)就驻扎在巴里坤大河唐城,履行屯田守边的职责。到了清代,巴里坤已经成为清军平叛准噶尔叛乱、捍卫祖国统一、防止民族分裂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悠久的历史和各民族的融合,促就了巴里坤的多元化文化,并遗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目前,全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文物网点139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巴里坤县又新发现文物点51处。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以进一步推进该县“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巴里坤县委、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在充分做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的同时,加大投入,先后修复挽救了15座古门楼,重建了包括松峰书院和清代民宅的古文化一条街,以及孙膑庙、地藏寺、仙姑庙、清代粮仓、汉满两城、塔林、碑亭等。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不仅活跃了各族群众健康的文化生活,还带动了该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巴里坤县文物管理局局长蒋晓亮说,这些项目建成后,巴里坤将形成东有颇具古代游牧民族风格的东黑沟古游牧民族遗址公园,西有神秘而久远的兰州湾子3000年前史前人类遗址,南有以心月禅师塔和碑记为主的岳公台文化公园,北有大河唐城、百年老油坊恒古、沧桑的遗存;在县城,则将形成以地藏寺仙姑庙为主的寺庙遗存,以汉满古城墙、西域农垦民俗博物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遗存等诸多文物主题内涵的活动场所。
2011年起投入上千万元资金修复的松峰书院。图为松峰书院外景。
图为松峰书院大成殿全景。

余晖中的德胜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