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成危楼缺钱?缺责任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望京楼外壁出现裂缝,石砌石料大量风化剥落

      近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卫辉望京楼疏于管护、沦为危楼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有400多年历史的望京楼墙体裂缝、剥落严重,被评为“国保”已达8年,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专家表示,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审批周期较长、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同时监管部门责任心不强也是不容小觑的因素。

      “全国最大石构无梁殿建筑”成危楼

      位于河南省卫辉市东北隅的望京楼,系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的胞弟、潞简王朱翊镠因思母所建,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建筑,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京楼东隔壁是一家纸箱厂,几个老人在门口打牌。记者提出想看看望京楼,一位老妇表示,门票一人2元,可以从厂门进去。原来,望京楼的南面和东面都暴露在纸箱厂院内,并没有院墙隔开,布满裂缝的楼体外壁上架着数条电线,还钉有路灯。从一扇锁着的楼门缝隙望进去,里面扔着纸盒、砖头等废弃物。

      监管部门频繁更迭,望京楼保护工作迟滞中推进

      作为望京楼的现任主管部门,卫辉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文化产业项目办公室主任徐大江表示,望京楼现状的一个原因是监管部门的更迭:望京楼先后被卫辉市文化局、文物旅游局、商务局等单位监管,直到2009年正式归入文化广电局管理。

      据望京楼“四有档案”记录,2012年之前,相关部门几乎未采取过保护措施。

      至于望京楼与纸箱厂的位置,徐大江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纸箱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基本不生产了。根据新制定的保护规划,未来将督促纸箱厂搬迁。

      经费欠缺、程序僵化,文物保护难题亟待破解

      近年来,一些文保单位保护不善的新闻屡见报端。专家表示,目前文物保护工作中审批周期较长、维护经费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不利因素明显。

      此外,体制变化对文物保护的质量也有影响。望京楼归旅游局监管时,旅游局本身重开发利用,也拿不出经费维护,归商务局监管时,由于与本职工作关联度不高,重视不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说,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地方都存在。

      面对“国保”单位的困境,张新斌建议,地方政府应守土有责,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比如可以将文物和公园、对外开放园区等公共设施结合起来,从投资建设费用里拿出一部门用于文物保护;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打通个人、企业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全社会共同承担文物保护的责任,就不至于只依靠政府的有限经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