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九连墩楚墓700余件珍贵文物恢复原貌

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文物工作者4年多的努力,九连墩大型战国楚墓出土文物整理工作取得初步进展,700余件出土时残缺不全的珍贵文物顺利实现拼对复原,这些文物的清理进一步明确了楚国殡葬制度的等级规格。

枣阳九连墩战国墓被誉为“楚国贵族的地下宫殿”。2002年9月至12月,湖北省的考古专家对九连墩墓沿线的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清理。作为我国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楚墓,九连墩战国楚墓出土文物数量多达7464件,出土文物种类也相当繁多,包括漆木器、铜器、石器、竹器、陶器、骨器、玉器、麻织物、铁器、皮制品、丝织品、草织物、金器、银器、铅锡器、果核、动物骨骼等。

由于九连墩楚墓地下水位下降,并且椁室有塌方现象,导致部分文物出土时存在着构件移位、残损、收缩变形或填满淤泥的情况,因此,必须对它们一一进行清洗、拼对、整形、修复。为此,湖北专门从全国调集了一批各有专长的专家参与九连墩出土文物整理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胡雅丽透露,经过4年多的细心工作,目前已有700余件原本残缺的珍贵文物得以恢复原貌,它们大部分是漆木器,包括彩绘漆圆鉴、瑟等。专家们还对部分文物进行了完整的图像、文字记录,对于出土的玉器、铜器、动物骨骼等,也进行了相关的成分测定。

胡雅丽表示,已有的历史记载对楚国的殡葬制度、棺椁布置等方面记载并不十分详细。漆器在楚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反映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通过初步的整理,考古专家对楚人殡葬制度、等级制度、社会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