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落实17项文保工程 强巴林寺维修竣工在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寺院转经道上正在转经的信教群众

 

      记者从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了解到,2012和2013年西藏昌都地区共落实文物保护项目共17个,总投资达3.2亿元。文物保护工程的增多和古建维修始终坚持的修旧如旧不仅让农牧民参与文物保护工程创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让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强巴林寺一角

 

      坐落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强巴林寺,始建于143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投资达9378万元的昌都强巴林寺维修保护工程于2013年3月开工,项目分为两期进行,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七成左右,预计今年竣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于年代久远寺中一些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负责强巴林寺维修项目的西藏轩辕文物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良国介绍说,工程施工的工匠均为来自拉萨、山南、日喀则和昌都的藏族工匠,像维修房顶也是专门运来了“阿嘎土”,由一人负责一平方,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周的“打阿嘎”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工序,像寺庙的彩绘也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的矿物原料来进行绘制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匠正在按照传统工艺维修墙体

 

      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洛松曲扎介绍:“以维修寺庙的柱子为例,一些柱子底部由于埋在地中近百年已经腐烂,直接换新的出成本来说更省钱,但为了坚持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历史原貌,如今是对原柱子进行筑基等方式来进行维修,这样一来需多增加25%以上花费来进行维修和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人正在编织“白马草”用于维修墙体可起到防虫咬和防腐烂及减压保暖的作用

 

      他表示,近年来昌都地区文物保护工程数量和资金的投入呈现出越来越多和巨额发展的趋势,文物保护工程的增多,农牧民创造经济收入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昌都强巴林寺、卡若遗址等文物的维修中就有1678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发放工资1500余万元,人均收入九千余元。特别是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当中,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像昌都已初步成立了一个由50人组成的石艺施工队,造就了一支高技能、高素质活,跃在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的农牧民建设队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施工方介绍在维修中对于墙体壁画等都有着诸多的保护程序和要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维修过后的印经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